|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籍] 著名漢學家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歷史作品合集 (348MB@PDF@KF/ML/FD/RF/UU)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

好友

3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昨天 17:08
  • 簽到天數: 216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14871
    金錢
    71360
    威望
    31332
    主題
    126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10-18 15:52: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檔案名稱】:著名漢學家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歷史作品合集
    【檔案大小】:348MB
    【檔案格式】:PDF
    【檔案語言】:繁體中文
    【檔案空間】:KF/ML/FD/RF/UU
    【上傳日期】:2024/10/18
    【刪檔天數】: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
    【預覽圖片】:
    Spence.History.8Books.jpg
    【內容簡介】:
      史景遷研究中國歷史半生,對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時間有與中國史學界不同的看法,而且他認為應該修改中小學歷史教材,他說:「我在西方教中文、中國歷史文化的時候,發現中國人編的課本有一個缺陷,就是當他們講述中國近代歷史的時候,總是從19世紀中國受的屈辱和侵略開始切入。40年前我在開始教授中國歷史時就覺得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國歷史,我們應該從17、18世紀的中國開始研究。因為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表現出一種更自信的姿態。」

      景仰司馬遷的史景遷,被公認是16世紀以來的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他在歷史塑造現代中國所扮演的角色方面有詳盡的寫作。他備受好評的《追尋現代中國》 已經成為近代中國史的標準教科書。他最近的著作包括毛澤東傳記和《大義覺迷》,探究18世紀曆史引人注目的一段經歷。

      顧思齊稱「史景遷以敘事和文筆見長」,史景遷的著作,大多能深入淺出,且文筆流暢、敘事性強,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許倬雲形容:「給他一本電話簿,他可以從第一頁的人名開始編故事,編到最後一個人名。」史景遷是在美國少數能使專業史學著作成為暢銷書的作者之一,對於中國歷史知識在西方英語世界的傳佈造成很大影響。

    書目: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文化刺激與回應的書。當西方遇見東方,會磨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名漢學家史景遷把西方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作家筆下新奇多樣的中國,盡皆蒐羅在這本足以見證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當中。透過這面「西洋鏡」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來西方人對中國之記錄與幻想、洞察與偏見。「無論是中國在西方引起的強烈情感,一波又一波嘗試描述並分析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的企圖,或是西方人對有關中國消息的強烈興趣,都明確道出了這個國家所散發的魅力。」

    《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
      本書聚焦於雍正王朝著名的文字獄案,史氏從文化認同的角度,透過紮實的史料分析與絕妙的小說筆法,回到歷史場景中重審這起離奇案件的始末。

      湖南張熙受其師曾靜之命,前往長安向征西大將軍岳鍾琪投書策反,岳鍾琪不敢隱瞞,立刻上奏雍正。雍正看了策反信函之後大為震怒,決定詳加審訊曾靜、張熙,最後並將審訊紀錄,連同諭旨和官員上奏的奏摺,編成《大義覺迷錄》頒行天下。本書說的便是《大義覺迷錄》這部奇書形成、流傳、禁燬的過程,乃至其間橫生的許多耐人尋味、匪夷所思的枝節。

      雍正「出奇料理」曾靜一案,下令將《大義覺迷錄》通行頒布天下,藉以澄清即位以來種種流言,並清理異議。沒想到雍正自逞筆舌之能,撰文闢謠,反倒弄巧成拙,引起天下人競相窺視宮廷鬥爭。乾隆即位後,為求補救,將《大義覺迷錄》列為禁燬之書,從此銷聲匿跡,只有少數或私藏民間,或流至東瀛。清末,留學日本的革命黨人發現此書,結果書中暴露滿清皇室的權力鬥爭,以及呂留良、曾靜反滿言論,又成為革命黨人攻訐清廷的材料。

      史景遷向來以小說家的筆法、恢弘的史觀著稱,不但在歷史學界聲譽崇隆,在一般讀者的心目中,也有難以抗拒的魅力。他深諳歷史的詭譎多變與偶然,施展迷人的拼貼寫作技法,打破了線性時間和僵固空間的制約與理論的糾葛,以人物的慾望、動機為座標,重新編碼歷史素材,游移於歷史與小說之間。

      史景遷在處理《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錄》時別出心裁、另闢蹊徑,將揣摩曾靜寫書的心路歷程,雍正的道德人格與治國理念,乃至岳鍾琪惶恐的心理及雍正與臣下之間的鬥法,都躍然紙上,把一樁讀者心中的歷史懸案寫得格外清新迷人。儘管根據龐雜生硬的史料寫成本書,但其懸疑轉折、緊湊節奏卻不遜於任何一本政治小說與歷史小說。

    《太平天國 上、下》
      《太平天國》卻不同於以次要歷史人物為題的著作,而較近於《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但是《雍正》的趣味在於曾靜一案在宮廷鬥爭的脈絡下的令人嘖嘖稱奇的發展,以及君臣之間的義理論辯,而《太平天國》則在於一種類似《魔戒》的磅礴史詩氣魄,畢竟洪秀全在1851年到1863年間建立的太平天國,造成兩千五百萬人喪生,經濟損失不計其數。它擾亂大清國經濟動脈的江南,斲傷大清元氣,在清朝與外國接觸最廣泛的地區觸動了滿漢族群問題、華洋民族意識,更為後來的中共政權,提供了「農民起義」的先例。這是「太平天國」這麼一件影響東亞歷史至鉅的事件卻為本地讀者忽略的原因之一。在國民黨主政台灣時期,是不可能重視中共大加宣揚的一段歷史的;而在本土化成為政治正確的今天,這段歷史更是乏台灣人問津,即使洪秀全本人也是個客家人。

      這種陌生感反而成為另一種魅力的來源。史景遷本來以英文寫作時,便是以「外國人」為讀者,如今譯成中文,在描寫充滿殺戮、個人無力回天的史詩場景,卻又讓人聯想起沈從文筆下的湖南。在時代的巨輪下,人無分貴賤,都只能稟著分派到自己身上的那份命運,掙紮著活下去,在此時,便散發出一種美麗與殘酷並陳的奇特美感。

      而使他敘事的主軸擺脫業師Mary Wright的「漢化」說。也許是深諳歷史的詭譎多變,史景遷不像有著同樣寫作風格的黃仁宇,竟提出宏觀論述和帶有「東方主義」(orientalism)鑿痕的命題,而落入西方理論的糾葛,削足履鞋。但弔詭的是,也因為他那迷人的蒙太奇寫作手法,打破了線性時間和僵固空間的制約,因而時常游移於歷史與小說之間,成為西方漢學界有關史學方法論爭辯時的焦點。

    《改變中國》
      這是時報出版繼《追尋現代中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之後,所出版的第四種史景遷作品。在性質上,此書涵蓋的年代雖與《追尋現代中國》相當,但以人物為經緯,不同於《追尋》的通史寫法,亦不同於《雍正王朝》與《太平天國》以單一事件為主題的敘事。在《改變中國》裡頭,史景遷著重於追索個別人物心理狀態的變化,也因此大量使用私人書信日記,並參酌各家說法,因此對於翻譯編輯史景遷著作所不可不謹慎處理的文件還原翻譯工作,提供了不同於以往的困難與挑戰。我們雖然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想必仍有疏漏之處,還請讀者不吝指出。從某個角度來看,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改變中國》或許有另一種切身之處。台灣承接中華文化,加上特殊的歷史機緣,走到今天的地步,其實正代表了傳統中國被改變的部份;而台灣這「被改變了的中國」回過頭去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作的種種接觸,不論是透過經商或是政治的交鋒,其實也都蘊含「改變中國」的企圖與效果。因此,台灣的讀者不難從史景遷富有感情的筆鋒,從這些四百年來前仆後繼的先驅身上,讀出無數的弦外之音。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明亡後,年過五十的張岱還歸龍山,以遺民自居,「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找茶、配泉、玩燈、放燈、習琴、鬥雞、吟詩、吃蟹、賞雪、狩獵、養戲班……,曩昔紈褲生活的點滴追憶,召喚的終究是國破家亡的蒼涼與悲憤,以及知識份子在歷史巨變下,以書寫對抗遺忘的自覺。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既懂音樂,又擅彈琴、制曲、品茗、戲曲;古玩收藏及鑑賞水準皆高。但四十九歲那年,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清兵入關後,他位於杭州的別墅、紹興的家園、豐富的書畫古玩收藏,悉數毀於戰火。他帶著倖存的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裡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盪之間,隱隱浮現。人生,如夢如幻,而歷史的線性敘述則表現一種秩序的重整與規律的再現。如何透過回憶與書寫,紮實一個捉不回的夢?本書序文是這麼說的:「他生於、長於龍山山麓,中年歸返龍山,只為將心中瞭然之事理個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於是他決心盡其所能一點一滴挽回對明朝的回憶。」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藉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曹寅與康熙》
      史景遷史學研究起始之作,開啟西方漢學新面向。

      細膩書寫康熙寵臣曹寅的家族興衰,
      反映清朝政治、財經、社會等多元面向,
      立體再現康熙盛世的浮世織錦。

      曹寅作為康熙皇帝的家奴,以歸順旗人的漢人身份,遊走滿漢二元社會,署理攸關稅收的兩淮鹽政與御用供給的江寧織造,聲勢日隆,其一生仕途和家族起落與康熙密切相關。史景遷企圖透過曹寅來反映康熙的統治手腕與清初政經社會面貌,也重構曹雪芹筆下《紅樓夢》背後的曹家真實景況。
      本書為史景遷師從明清史學家房兆楹所做的博士論文,擺脫以往西方學者著重在西方因素影響東方歷史的研究觀點,重新觀察明末清初中國社會的滿漢關係與社會變革。本論文榮獲珀特爾論文獎(the John Addison Porter Prize),不僅是史景遷一生學術著作的起點,也為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提供新面向。

    《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
      恪守史料,佈局奇絕,敘事精妙,文筆流暢
      史景遷獨特歷史書寫風格濫觴之作
      蒙太奇筆法大膽重建康熙內心世界

      ◆ 「三藩之亂」的動盪如何對康熙的治理思想起到重大影響?
      ◆ 求知不輟的康熙如何適應漢人政治環境,並吸收西方科學與宗教思想?
      ◆ 康熙如何意識到肉體的孱弱,進而追求飲食、醫學和追憶?
      ◆ 「九子奪嫡」的連番爭鬥如何讓康熙晚年身心俱疲、深陷絕望?
      ◆ 康熙的「臨終諭旨」如何體現出他的真摯情感和晚年速寫?

      《康熙》分別從六個不同的領域(遊、治、思、壽、阿哥、諭),「戲仿」康熙的語氣,揭露他的統治思維、用人原則,乃至於生活態度、嗜好、教養子女與養生之道。透過第一人稱敘述,史料中的細節似乎活了起來:舉凡他在面對死亡、立儲引發的爭鬥時的執著與淡然,為政兼顧理、義、情,凡事親力親為、謹慎求實,展現決斷力,又不時反躬自省。這些「原料」,經過史景遷的巧手重新剪裁、拼貼、縫製後,勾勒出一幅立體的人物像。開卷讀來,彷彿親眼觀摩這幅畫像的繪製過程,而這臨場感正源自材料與技法的相輔相成,拋磨出一個事實與想像互不干擾的奇異氛圍。

      不同於歷史小說所創造的場景,可就著歷史的骨架空隙自由發揮,《康熙》處理的史料有憑有據,但處理的方式有別於一般學術著述:假康熙之手,一手揣著一隻鏡子,自我端詳,一手拿著一枝看不見絲線所牽引的筆,自我描繪。這只鏡子、這條絲線代表什麼,牽涉到歷史的追求,讀者定各有體會。重要的是,康熙的語氣與性情的再現,讓這位古代君王走下龍椅,褪去厚重的歷史感,呈現生活化與人性的一面。

    【下載載點】:
    https://katfile.com/users/Anyone/69201

    https://down.mdiaload.com/users/Hiddenone/1175

    https://down.fast-down.com/users/Hiddenone/5156

    https://rosefile.net/users/Hiddenone/13462

    https://userupload.in/users/Hiddenone/1773

    【解壓密碼】:無

    【Katfile資源總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22 15:46 , Processed in 0.02003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