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6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要把礼建立在理的基础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

好友

4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2-5-26 08:28
  • 簽到天數: 2567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已拋錨 成長值: 15625

    推廣值
    0
    貢獻值
    21
    金錢
    6778
    威望
    49705
    主題
    12785

    回文勇士 文明人 男生勳章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文章勇士 教授

    樓主
    發表於 2021-9-2 10:39:47
     在家乡,我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老太太,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她的儿子也已七十多岁了。一天,七十多岁的儿子对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说:“娘啊,老(去世)了吧!我还想为你穿穿孝呢!我怕我走到你的前头啊!”

      为了要尽为老母亲的“戴孝”之礼,他竟期盼着老母亲早点去世!哎!礼仪何其重要啊!在中国这个将“孝”字喊得最为响亮的国度中,为了礼仪,老母亲的性命竟也在所不惜!

      也难怪,毕竟是礼仪之邦嘛!礼,在我们国家中那是可以高高在上支配一切的。你是否尽孝,那就要看看你是否尽到了“孝之礼”。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对不合理的传统文化大力的加以抵制,但毕竟是影响了国人几千年的思想啊!就算极不合理,但要人们彻底的与它决绝,依然是那样的困难!

      其实这点“小事”算什么!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中,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那可以使做人做到“尽善尽美”的礼仪不知作出过多少重大的牺牲呢!——江山社稷可以不要,人民的幸福可以置若不闻,哪怕是造成血流成河!总之,一切都是为了礼仪。你若不信,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其中的几幕。

      西晋武帝有一个儿子叫司马衷,他继晋武帝之后,当上了西晋王朝的皇帝。但司马衷是一个弱智的人,按理讲,他是不适合做一个皇帝来统治国家的,只是他的哥哥司马轨早逝,按礼讲,轮到他了!当时朝中的许多大臣都纷纷劝谏晋武帝,说司马衷自身的条件是万万不可做皇帝的;况且他还有一个弟弟司马柬,也就是晋武帝的三儿子,聪明伶俐,完全可以接替皇位。无奈不合礼——传长不传幼的。晋武帝最终还是按照礼制,立了司马衷做太子,把皇位传给了他。司马衷做了皇帝以后,就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有一次,某地遭了饥荒,下面的大臣就把这件事汇报给了他。他当时正在吃着肉粥,听到汇报后竟感到很奇怪!说道:“老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他更是由此落下了一个‘白痴皇帝’的称号。”结果,在司马衷做皇帝的期间,西晋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更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真是糊涂啊!

      主要是礼制的力量将司马衷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全国人民的悲剧。如果司马衷不做皇帝,他就不会被杀死,西晋王朝的统治也将会延长。“礼”真是厉害啊!它将一个王朝覆灭了。只是这样的礼制,有何道理?

      再者,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皇位之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李世民有着卓越的政治才华,又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干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建成与之相比,显然要逊色很多。按理讲,这皇帝的位子应该传给李世民;但是按礼讲,应该传给李建成。李建成是老大——立长不立幼的嘛。唐高祖李渊也就按照礼制让李建成做了太子。李建成做了太子以后,他深知自己论才干、论功劳都不及弟弟李世民,于是便与李世民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态势,勾结另一个弟弟齐王李元吉对李世民加以谋害。最终,秦王李世民被迫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与李元吉不但被杀,还惨遭灭门!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创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贞观之治”。

      只是礼制却已经酿成了帝王家庭中兄弟相残的悲剧!难道国家的兴盛也要用血腥的方式去突破礼制的束缚吗?
    (古榕树下 www.enjoybar.com

      再往下说,宋朝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看到宋朝国力不振、日渐衰落的局势下,才提出变革图强的措施的,意在使宋朝变得强大起来。只是新法却触犯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一些利益,他们便出来反对。但反对就反对呗,他们却不说因为新法会使他们损失掉一点利益,而是打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这个当时针对于祖宗的礼制之一,意思是出于对祖宗的尊重。同样,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也是损及到了当权者的一些利益。但他们反对新法时,也不直说这新法如何损害了他们的某些利益,而也是也把祖宗推出来,打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使变法又遭失败。结果,宋王朝窝窝囊囊的走完了它余下的路程;清王朝在最后的岁月中,更是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真是旧法与江山共存亡啊!

      只是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为什么祖宗的制度就不能改变一下呢?如果你这样问了,也许他们会说:“因为这是祖宗的制度,祖宗的制度啊!祖宗的制度怎么可以改变呢?”如果我们再问,祖宗的制度连祖宗创立的社稷都保不住了,难道就不能改一改吗?也许他们会接着说:“咦!祖宗的制度怎么就能改呢?是祖宗的制度,为什么还要改呢?我们要改,为什么要改祖宗的制度呢?”也许我们不能再问了,我们要清楚,他们什么都可以不知道,但一定要记住了“祖宗”。祖宗!祖宗!真不知道祖宗二字到底还有什么高深莫测,深不可测的含义!历史上类似于此的事情举不胜举,但遭秧的往往是广大的普通人民!这样的礼法,有何道理?

      但历史上也有过成功的变法,那就是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当初商鞅在秦国推行新法时,也是遭到了大批旧贵族的反对。他们同样也是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对新法进行阻挠。而商鞅却坚定的反驳说:“夏桀、商纣没有改变旧礼也不免灭亡;而商汤、周武没有遵循旧礼也都成就了王业。治理国家不一定要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于是秦国的国王坚决的支持商鞅变法。变法不但使秦国迅速的强大了起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商鞅变法成功了,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礼教还没有获取绝对的统治地位吧!

      我国古代的许多人都是非常崇尚礼制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他实行了郡县制,但却有一个人劝他恢复以前的分封制。那人说:“凡事不师法古制而能长久的,从未听说过。”他所说的古制,主要就是指周王朝的礼制。在他们的眼中,周王朝的礼制是最好的——尽善尽美!

      可我们就来看看周王朝在那“尽善尽美”的礼制治下的结果吧:帝国分崩离析,中原大地上战乱连连,一连数百年!普通的人民大众为此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不止如此,汉朝在立国以后实行了分封,结果酿成了七国之乱;明太祖朱元璋也分封他的儿子,结果有了“靖难之役”。可偏偏又有人将这一切解释为“礼崩乐坏”。他们是不是太对人性抱有幻想了,幻想人人都能自觉的遵守那“尽善尽美”的礼仪。

      不但祖宗留下来的制度不能改变,就连远古时期的制度还要效法,中国人总是厚古薄今,又是何道理呢?

      但说到厚古薄今,我们是不是再说一项大家都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又心知肚明的礼制呢,那就是:先人不可超越——先人是不能被我们后辈超越的;超越了先人,便是对先人的大不敬!一项很奇怪的礼制。但说的也是啊!事实证明先人确实是不能够被超越的。自礼教纳入政治以来,你听哪位皇帝说过:“我的治绩胜过尧舜”呢?尧、舜是远古时期大圣大贤的君主,后来者是不能去超越他们的。我们还可以作一个想像: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有孟子、庄子,假如在明清时期一个人宣布说,我感觉我的学问比孔子、庄子等还要高,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呢?那肯定会在社会上引起一阵喧然大波;他的言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他的老师会讨厌他,他的同学会嘲笑他。当然,他们的看法是:我们都是凡人,而先贤们都是圣人,凡人怎么能够超越圣人呢?圣人们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学还学不完呢,又怎能说去超越他们呢?这是对他们的“无礼”啊!

      是啊!按礼讲,圣人们的名誉何其重要!为了圣人的名誉,我们一个个只能自作糊涂啊!

      由此来讲,我们中国人也是注定的不能得知:其实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圆的,其实我们的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在旋转这样在如今看来已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了。因为先贤们没有这样讲;因为这么说又否定了古人的“天圆地方”的说法,而这又是对古人的大不敬!

      还是牛顿说得好: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创立了现代物理学,但西方人却并没有将他当做不可超越的偶像,于是牛顿以后的科学突飞猛进!可古时的中国,人们的面前总是“矗立”着不可超越的“巨人”,那么,中国的社会也只好停滞了!

      古时的礼仪制度不合理倒也罢了,只是到了如今,种种只讲礼而不讲理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早已令人见怪不怪。就拿我们生活中劝酒的习俗来说吧,为什么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不遗余力的去奉劝别人要多喝下几杯酒?是出于尊重吗?不是。因为这象征着他的“脸面”,显得他“特有能耐!”——他凭着自己的本事竟然灌了别人那么多杯!而且,他也不管对方酒量的大小,能不能喝。结果常常为了一杯酒掺乎来掺乎去,闹得没完没了、无聊之极!遇到酒鬼也就罢了,但如果对方酒量真的不行或健康某些方面真的不好而推托时,他们会怎样呢?他们往往会不干。这本来是很有道理的事情啊!总不能为了喝点酒去损及身体健康吧!但遗憾的是,健康在礼仪面前是值不了几个钱的!他们往往会不干,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劝你,直到你喝为止,否则他们就会“很不高兴”!其时,也看不出这杯酒中包含了他们多少的真情实意的。只是这样的酒宴有什么意思?

      只是说了这么多,最后我们也该说说其时礼是什么?理又是什么了吧。礼,泛指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仪式;也指礼教,是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所谓的道德。理,则指道理,是指事物原本的规律,判断事情是非得失的依据。

      中国自古代时就号称“礼仪之邦”,所制定的许多形形色色的礼仪制度,有许多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但我们中国人是否还要为这个称呼而感到自豪呢?这个称呼又值得我们感到多大程度的自豪呢?这些礼法都合乎道理吗?自古至今,许多礼仪做尽而道理丧尽的事情使中国上演了多少幕荒闹的悲剧!当我们还在用心的去研究那一项项礼制的时候,是否又计算过它给我们带来的得与失呢?翻翻我们的历史,我们面对这“礼仪之邦”的称呼,又有何自豪感可言呢?

      要把礼建立在理的基础上,如果一种礼仪的存在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道理,那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有礼仪的平台,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但也只有合理的礼仪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协调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愈加的幸福、美满吧!

      所以,理性的去对待各种礼仪,理性的去更新各种礼仪,理性的去创建各种礼仪吧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4 21:27 , Processed in 0.02172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