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扬子晚报:很怕像搞乒乓一样搞足球

[複製鏈接]

29

主題

1

好友

847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6 天前
  • 簽到天數: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1
    威望
    847
    主題
    29
    樓主
    發表於 2017-11-11 00:22:57
    昨天,各大门户网站刊出了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关于体育和足球的一些话题,邓亚萍的观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足球因为不学乒乓球的进攻进攻再进攻,所以老是发生“黑色三分钟”,所以中国足球搞不上去;二是,为什么在中国的体育项目当中女的总比男的在国际上的成绩要好,是因为中国社会男女平等,中国妇女坚韧不拔,中国女子项目不断创新。

      邓亚萍讲得对还是错?实事求是地说,并没有什么错。但不错,未必就是全对。在我看来,邓亚萍的这番表述,小的来说起码是很不全面很不准确的,大的来说是没有顾及到体育发展的现实,没有涉及到中国体育发展的瓶颈所在,企图以几十年来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来解决像足球这样职业体育的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

      A 中国足球 简单学乒乓球行不通

      邓亚萍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很遗憾我们的国足们尤其是男子国足们非常不认同,所以才造成了最后的黑色三分钟。这是将专业体育的个人项目,与职业体育中的集体项目简单类比的思维,是要不得的。不是说足球不该学国乒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精神,但不能乒乓球讲究进攻进攻再进攻,就得让足球也进攻进攻再进攻,并把中国足球三十年来发展不顺归结于不学习乒乓球。

      我们的乒乓、羽毛、举重、击倒等个人项目,甚至包括过去的足球、篮球、排球、手球、水球等等大多数集体项目其实都是举国体制上“冠军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这种培养冠军的模式就是国家出人出钱出力,把这些项目有前途、有潜力的队员,几百人几百人地集中在北京等地,进行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然后国家出人出钱出力组织他们到国内外比赛中争金夺银。

      暂且不说这样的竞技体育体制到底合不合理,需要不需要,现在争论还有继续。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在奥运会等国际比赛上拿到的金牌大多在职业化程度不高的个人项目上,而足篮排等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却很少。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个人项目成功的经验,并不适合于职业化程度高的集体项目。乒乓球一个人就能拿一块甚至二三块金牌,足球需要11人出场,20多人的队伍,如果按乒乓羽毛等项目几百人集中起来的训练办法,国家难道把几千人集中起来日复一日地训练?在“金牌至上”竞技体育体系中,这样的“性价比”也就太差了。这也是各省市为什么不重视三大球等集体项目,并导致这些项目全面不振的根本原因所在。尽管体育主管部门不断增加集体项目的金牌数,出台了全运会上足球等项目一块金牌算三块、一块银牌算两块金牌、一块铜牌算一块金牌的“奇葩”政策,但还是江河日下。

      B 竞技体育 不只是简单地圈地争金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不少专业人士,包括姚明、林丹等明星也都指出过,我们的奥运会金牌,大多“含金量”不高,相当多的都是国际社会非主流的、职业化程度不高的个人项目,如乒乓、羽毛、跳水、举重、体操、摔跤等,这些项目也要群众基础,最好也有市场,但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可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一个国家队上百人、数百人关起门来练几年,就有可能到奥运赛场拿金牌。然而,男子足球、篮球、排球等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必须有强大的职业联赛、扎实的青训体系、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等作支撑,这也是中国、印度等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足球运动不及欧洲、南美上千万人小国的原因所在。

      但邓亚萍不信邪,并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我们的女排最早拿到了三连冠五连冠,我们的女子足球曾经最好的成绩是世界杯亚军,设想我们今天的男足什么状况?!

      但事实是,这两个项目的发展,正好说明,职业体育的发展,必须摆脱过去专业体制“冠军生产线”式的培养模式,否则永无出路。为什么二三十年前中国女排、中国女足能成为世界级强队甚至奥运冠军?我们不能否认她们的“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不能否认她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但我们同时不能否认,那时的女排女足在世界范围内并普及,市场化程度更是很低很低,一定程度上是我们长年集训的专业队打人家的业余队,而当现在这些项目的市场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渐渐成为我们的“专业队”打人家的“职业队”之时,我们的女排、女足就越来越艰难了。而现在,我们的女排为什么还能立于世界强队之林?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女排俱乐部尽管还刚起步,我们的职业女排联赛也不尽职业,但毕竟每年正常进行,每年都会在联赛中冒出像朱婷、张常宁、曾春蕾等几个亮眼的、能成为世界级球星的小将来。反观女足,主管部门一味地要女足“为国争光”,“圈地争金”的思路不改,一切为国家队让路,女足联赛为此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地方也越来越不重视联赛,到最后不仅出不了球星,更出不了成绩。

      C 职业体育 需要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实行“三步走”战略的主要目标:近期目标是要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实行中国足协社会化,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中期目标是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远期目标是要使中国成功申办世界杯足球赛,男足打进世界杯、进入奥运会。然而,快一年了,改革的推进却未见实质性的行动,尤其是协会社会化、联赛职业化却未见迈出应有的步伐。


      为什么?说到底,是我们从体制内过来的体育人,仍抱着过去必须自己来“一统天下”的观念,不排除有人是为了权力,为了利益,但也有人确实是为了事业,感觉只有主管部门,也就是自己什么都掌控,才能办好事情。殊不知,这是完全违反职业体育发展规律和现状的,职业体育必须有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社会的事社会来做,市场的事市场来做,别人的事别人来做。简单的类比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有轻工部、纺织部,可绝大部分产品却十分短缺,得凭票供应,实行市场经济三十年,轻工部、纺织部都没有了,我们的轻工产品、纺织产品,应有尽有,厂商都得拼命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绞尽脑汁进行促销活动。

      然而,我们不少人认为,中国足球职业化二十年了,可运动成绩却未见起色甚至是退步,所以对职业化改革有着发自内心的抵触情绪。岂知,个中原因恰恰是我们在职业化的过程中,职业化改革的不充分、不彻底,特别是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是中国足球逐步走向深渊的主要原因。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吹响了中国足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的号角。但时至今日,中国足球的管理机构仍然扮演着社团组织、行政机构等多重角色。一方面,对本该由市场运作的职业联赛干预过多,“管理”方式是粗暴的、包办式的,依然秉承着计划经济的僵硬思路,甚至有“滥权”之嫌,而“滥权”必然导致腐败;另一方面,对联赛、对国字号队伍的管理却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诸多恶劣行径近乎纵容,这是不作为,是“懒政”。

      所以,作者真的是很怕,像搞乒乓球一样搞足球。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6 14:26 , Processed in 0.038286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