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当很多人聚焦锂离子电池的时候,物理所研究员胡勇胜把目光转向了冷门的钠离子电池。那年3月,他刚刚从国外回到物理所工作。“说实话,从我们刚刚开始做,一直到现在,都不断有人质疑这个事情究竟行不行。”胡勇胜说。
好在所里一直给予胡勇胜及其团队极大的信任和支持。在物理所,新入所研究人员,6年内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工资为年薪制。在此期间他们不必为了考核、为了经费而被动改变研究方向。
受益于此,胡勇胜在最初的6年里,并没有因研究方向“冷门”而遭遇任何不公,也从没有为经费不足烦恼担忧。“那是我的一段幸福时光,全身心投入科研,不用为任何事情分心。”胡勇胜说。
前6年的潜心研究,为胡勇胜团队成果的集中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已实现量产,推出首套全球最大的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和胡勇胜一样,很多科研人员都在所里支持和保障下,平稳顺利地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走上正轨。而后,一个个突破也随之而来。
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决定了其周期长,成果产出所需时间长,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尊重科研人员的兴趣,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尤为关键。物理所建立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机制,正是基于对基础研究规律的深刻认识。
胡江平说:“稳定的经费支持,减少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评估,也避免人才被‘帽子’‘头衔’扰乱心神,保障了人才潜心科研。”
物理所研究员金魁说:“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不用再整天想着怎么跑项目争经费,可以完全安心地只做科研。”
物理所的科研管理者“自我革命”,还“革”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科研人员在“一线”,行政人员是“二线”,“二线以一线为先”“二线服务于一线”;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不给科研人员打电话的,就绝不“打扰”,行政人员能填的报表,就不让科研人员来填。
“就是要把人才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科研人员有时间‘喝咖啡’,保障他们潜心研究。”胡江平谈到,物理所的年轻人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所里能够对人才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充分保障。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2/)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