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 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 《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 典故传说 在清朝末期,成都万福桥码头旁边有一家小馆子,其老板娘温巧巧美丽白净,而其丈夫陈春富则因满脸麻子被街坊们称为陈麻子。因此,温巧巧被戏称为陈麻婆。该店以供应美味的豆腐而著名,因此人们将这道菜命名为“麻婆豆腐”。[3] 同治元年(1862年),陈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码头工人、脚夫。店里的菜已经不多了,快打烊的时候,又来了一伙人要求点一道又下饭、又热和又便宜的菜。陈麻婆便用剩下的豆腐和牛肉末,以及豆瓣、豆豉等原料,烹制出了一道色鲜味美、麻辣烫口的豆腐。这一伙人吃后赞不绝口,大呼畅快。后来,这道菜逐渐成为陈家的招牌菜,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品尝。因为这种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陈麻婆,结果这道豆腐菜便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