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问回答均可赚钱的线上付费问答 你愿意尝试吗?

[複製鏈接]

403

主題

0

好友

1396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3-3-10 10:55
  • 簽到天數: 305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3
    金錢
    69
    威望
    1396
    主題
    403
    樓主
    發表於 2017-3-14 10:40:16
    提问回答均可赚钱的线上付费问答 你愿意尝试吗?
    1

    3月11日,一名网友在玩微博问答。中新网 邱宇 摄
      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邱宇) 回答问题可以赚钱,提出问题也可以赚钱。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在兴起:付费问答。知识与金钱的关系,被互联网用最直接的方式连接在了一起。
      花钱买一分钟语音答复,值吗?
      在厦门工作的年轻白领陈月筱是问答类产品较早的体验者,她会花几十块钱向专家购买一条60秒的语音答复,咨询关于家养宠物等方面的问题。
      “最先接触的平台是分答,主要问一些相对客观的科普类问题,这样专家能给出比较明确的回答。”陈月筱说,与被提问者的权威性相比,花几十块钱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还是挺值的。
      目前,市场上不仅有语音问答平台分答,还有类似聊天室一样的知识交流社区知乎live,基于文字的付费问答产品微博问答,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等,它们都在寻找可行的发展模式,并试图扩大规模。
    1

      知乎live(左)和喜马拉雅FM界面截图。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17》,到2016年10月,喜马拉雅 FM 激活用户规模已达 3.3 亿人。知乎平台用户规模近千万人,拥有 20个热门的付费问答服务。
      陈月筱听过一场8万人在线的知乎live,探讨如何管理时间。“知乎live的形式更像讲座,需要买‘门票’入场,”她说,分答和微博问答则像讲座之后的一对一提问。
      像陈月筱一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艾瑞调研数据指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还有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
      提问者也有收益:一条问题赚1万多元
      在多数知识付费平台上,问题的价格由被提问者设定。有些大咖定价很高,“国民老公”王思聪在分答上回答一个问题曾一度收费4999元,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问答的收费价格是一条2000元。
    1

    王思聪在分答上回答一个问题曾一度收费4999元。来源 分答APP截图
      而“围观”模式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提问者的积极性。因为如果有人花钱“围观”这条问题,提问者可以拿到分成,有时还能收回提问成本,甚至获得收益。
      近日,一名网友在微博问答向罗永浩提问。他问到,大家都知道吹牛是你的强项,能否跟我们一件印象深刻的、至今你都记得的吹过的牛么?
      截至3月13日下午3时,这条提问已有超过2.7万人围观,按照“围观一次1块钱,扣除10%平台服务费,博主和提问者均分围观收入”的规定计算,该网友不仅收回了2000元的成本,还净赚1万多元。
      “我是‘锤友’,一直很关注罗永浩,之前问过一些比较正经的问题,但没有答复。”这名网友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后来考虑到,设计的问题要给罗永浩很大的发挥空间,又要引起围观者的兴趣,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问题。
      他说,知识付费平台还是要从八卦切入,把用户量做大,再发展知识类问答。
    1

    一名网友在微博问答向罗永浩提问,引起2.7万多人围观。来源 微博截图

      是粉丝经济还是知识经济?
      “从八卦切入”——这一说法反映出内容泛娱乐化的现象,也引发“是否背离知识初衷”的担忧。
      很多人注意到,不少明星、网红给平台带来了大量流量,提问价格高达成百上千元,相比之下,许多学者的定价则显得有些“寒酸”。
      知识付费平台玩的是粉丝经济还是知识经济?分答创始人姬十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简单地看粉丝经济和知识经济都是很偏颇的,如今这个年代,知识人应该拥有粉丝,有粉丝的人应该把自己变得更深度,所以知识经济跟粉丝经济加在一起就是分答。
      “分答就要玩粉丝经济,但分答也在玩知识经济,这是完全不冲突的。每一个知识人都应该拥有大量的粉丝。”姬十三说。
    0

      据兴业证券关于分答的一份报告,平台上严肃性知识受关注度不及娱乐类话题。来源 兴业证券报告截图。
      约局是一个为企业家提供线上约谈、解决企业问题的平台。约局创始人王昆鹏对内容泛娱乐化的现象略有担忧。他认为,专业形式的问答是知识付费平台生存下去的根本,如果仅靠八卦来支撑,那么价值就不大了。
      “个人用户对猎奇、娱乐等八卦问题有需求,这是人性的特点,并没有错。”王昆鹏对中新网记者说,但是对于产品而言,如果只有这方面功能,就很容易陷入一个没有多大生命周期的产品形态。只有往专业的方向走,才可能成为商业模式。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担忧
      除了泛娱乐化,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付费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王水瑶是喜马拉雅FM的老用户,她发现,一些售价近200元的专业课程,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到10块钱的盗版。
      “作为消费者,市场上有更便宜的东西,为什么不买呢?真正应该被打击的是生产盗版的获利者。”她说,如果不存在盗版,自己还是愿意花钱购买喜欢的正版音频。
      《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各类知识传播新载体大量涌现,对于“知识”版权的界定相对模糊,保护力度还比较薄弱。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原创知识被抄袭传播,成为知识付费的主要瓶颈之一。
      分答和微博问答平台也存在这种问题,有人会在“围观”后把答案公开传播。
    0

    资料图: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销毁现场。田进 摄
      对此,平台该怎么办?姬十三说,“新的东西会出现很多无法界定的规范,我们也研究过这一问题。很多律师说这是知识,应该值得鼓励,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关于这个问题界定我还不能清晰地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所谓“”,前提是人对其“”的产品或服务享有所有权,才谈得上“”。否则,未经授权的都是侵权行为,不论其是否打着“”的旗号。
      他说,一些用户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不论是文字、音频,抑或视频,比如专业语音课程,在具有交易功能的平台,不论是有偿销售,抑或无偿,只要未经授权,都是侵权行为。
      购买“知识”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另外,一些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的含金量受到质疑:向购买者提供一段语音或一篇文章,真能解决他们的疑惑吗?
      “被提问的人说得挺好,但是对我帮助不大”,多名提问者在谈及感受时这样描述。有人认为,虽然能通过专家获取知识、得到指点,但具体到自己的某个问题时,又似乎无法彻底解决。
      兴业证券报告以分答为例探讨了这一问题。报告称,60秒时间并不能给出真正有含金量的知识解答;语音回答质量有待考究,逻辑性、严谨性欠佳;碎片化的知识并不能取得真正专业人士的喜爱。
      王昆鹏认为,知识付费平台可以提供“知识”,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比如,如果你想了解疾病的情况,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但是要治病的话,还是要去医院。”
      他说,关于问答类产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知识类的,以知识为主要方向;另一种是以获得解决方案为目的,必须依靠专业服务机构给出方案,一起进入到解决问题的通道中。尤其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第二种方式则显得更加重要。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8 10:27 , Processed in 0.01901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