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812|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庆元浙闽之间有个罕见的“廊桥王国”

[複製鏈接]

503

主題

2

好友

433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11-3 23:02
  • 簽到天數: 331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4
    金錢
    64
    威望
    4335
    主題
    503
    樓主
    發表於 2015-8-18 12:43:00
    本帖最後由 554217609 於 2015-8-18 12:54 編輯

    说起“廊桥之乡”,人们多会想到浙江省的泰顺,福建省的寿宁、屏南。但很少有人知道,浙西南一隅的庆元,是中国廊桥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古老木拱廊桥的县份: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廊桥数量最多的村落都在庆元境内——历经风侵雨蚀,境内尚有近百座各式廊桥。这个以南宋年号为名的古县,这个名副其实的“廊桥王国”,为何长期不为人所知?又是什么神奇力量,为庆元留下了这么多廊桥?
    浙南大济村木拱桥技术比汴水虹桥要早100多年

    如龙桥
    建筑样式:木拱廊桥
    始建年代: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
    拍摄地点: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
    水从碧玉怀中出,人在青莲瓣上行
    如龙桥为“月山五桥”之一,横跨于村前的举溪,呈南北走向,明天启五年(1625年)修建,全长28.2米,净跨19.5米,有廊屋9间,是全国迄今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桥,是木拱廊桥家族中最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外观呈八字形,具有宋代木构建筑遗风,桥、廊、楼、亭、阁、屋合一,是古代木拱廊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廊屋内部藻井的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像朵朵盛开的莲花。晴天时的月山村,夜色四合,漫天繁星。为拍摄这张照片,摄影师特意将桥体周围照亮,将如龙桥的轮廓从夜色中剥离出来,飞檐翘角在点点星光映照下更显张扬有力。


    北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的一天,浙南处州(处州,丽水地区古称),一个叫大济的小山村,一条湍急的溪水在村前呼啸流过。水畔,一群工匠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正在重修一座古旧的木桥。随着桥板、风雨板、大梁、廊屋搭建完毕,一座上屋下桥的木构桥梁横跨在溪水之上。这座长11米、宽4.5米的木桥未用一钉一铆,全靠椽、桁紧密衔接——这就是建筑学家所说的木拱廊桥。当主墨工匠在横梁上写下了“大宋天圣三年甲子”的落款时,他一定没有想到,这行蝇头小字竟成了后世追溯木拱技艺历史的宝贵资料!

    这桥名为临清桥,出资造桥的是当地大族吴氏,为旌表族中子弟吴榖、吴毂双双考中进士,族人还在廊桥两头各竖一座木坊,村庄的3种公共建筑廊桥、社庙、牌坊遂连成一体。为激励后人进取,族人将桥改名双门桥,取“双门进士”之意。按照族谱记载,吴氏于公元1004年迁来之前村中就有临清桥、莆田桥两座木拱廊桥。若从此年算起,两座桥的时间年代比《清明上河图》中著名的木拱桥——汴水虹桥早100多年,比汴水虹桥的蓝本——北宋青州虹桥也早了30多年。三者主体结构如出一辙。那么,木拱廊桥为何会在当时尚未充分开发的浙南横空出世呢?

    学者一般认为,今天浙南闽北地区的木拱廊桥是汴水虹桥的改进型桥梁,是随着宋室南渡来的工匠,将先进的造桥技术传到南方的。

    不过,长期从事木构建筑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杰先生,却有不同看法:“从纯技术的角度讲,编木拱梁桥(注:即木拱桥)的桥式是在浙闽山区一步一步,由简到繁,独立地发展起来的……从木拱桥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上看,也确实存在从浙闽山区往中原传播先进桥式——编木拱梁桥的可能。”

    到底是从北到南,还是从南到北呢?木拱桥技术源地扑朔迷离。但不管怎样,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现存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也是最早的木拱桥,是在大济村发现的。

    大济是个依山傍水的古村:两座精巧的木拱廊桥分别立在村子首尾水口处,曲折的石子古驿道从桥头穿过,民居、接官亭、扁鹊庙等古建接踵而来。比建筑更让我吃惊的,是大济吴氏的科考辉煌史:该村涌现了26名进士,进入仕途者100多人,宋代名相李纲和文天祥之母均是大济人。在一个常住人口300人的小村,如此科举成就让人惊叹。

    随着耕读时代远去,大济村辉煌不再,名字隐于浙南山水之中。能再次唤起记忆,见证一代荣华的那座宋代廊桥与桥头的牌坊,依然屹立在村中。




    “浙江屋脊”地带隐藏着中国最密集的廊桥群

    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朝廷析龙泉县松源乡等地,置庆元县,治所驻松源——自此,一个以王朝年号命名的新县诞生于浙南。朝廷在浙南建庆元县,应是南宋时期随着浙闽山区一带开发深入,人口逐渐增多


    徘徊行曲千盘岭,山重水复百廊桥
    廊桥又名屋桥、风雨桥、蜈蚣桥,是在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按结构可分木拱、平梁、石拱3种。清末《庆元县志》载,当时该县有宋代以来的各式廊桥230多座。目前,该县尚存各类廊桥97座,为全国各县廊桥数量之最。在3种类型基础上,庆元廊桥的样式有所变化,大体可分为单跨式木拱廊桥、多跨式石墩木拱廊桥、伸臂式叠梁木廊桥、斜撑式平梁木廊桥、伸臂式平梁木廊桥、单跨式石拱廊桥6种。


    庆元偏居浙南一角,是浙地通往闽、赣地区南大门。在地图上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庆元是离省会杭州最远的县城,它的管辖地被福建寿宁、松溪、政和三面包围。宋代以前,庆元地区虽有官道穿梭,北上处州、杭州,南通建宁、福州,但由于山高林密、地形险峻,人口还十分稀疏。在两宋之际,大批官宦、商贾、民众南迁,山重水复的庆元成了一处能够安身立命的“世外桃源”。


    垅桥
    建筑样式:石拱廊桥
    始建年代: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
    拍摄地点:庆元县龙溪乡鱼川村
    垅桥位于龙溪乡鱼川村寂静的山谷中,呈东西走向,全长22米,净跨11.8米,有廊屋9间。该桥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始建,横跨兀立于溪流两侧的巉岩上。四周山峦黛影倒映于水面,加深了水色,静静的水面呈现出铜锈般的幽绿。桥头伸出密密匝匝的茅草,蓬蓬松松的芦苇,吐出纯白、淡黄、绯红的芦花。


    浙江地势图犹如缩小版的中国地势图——总体西高东低,浙西南隆起最高。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地区,几乎集中于庆元一县。所以,庆元堪称“浙江的屋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三江源”地区,而庆元也有自己的“小三江源”——瓯江、闽江、福安江的源头从百山祖山区发源,然后向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发散,形成树枝状水系。

    庆元虽没有大江大河,但几乎每个乡镇、村落都有溪水流经,全县大小溪流竟有926条之多。封闭的山地,蜿蜒的溪水,为迁徙之民提供了安身家园,也为廊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青田桥
    建筑样式:石拱廊桥
    始建年代:清代雍正年间
    拍摄地点:庆元县江根乡青田村
    青田桥因坐落在青田村而得名,因桥中神龛供奉观音菩萨,又名观音桥。该桥为东西走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全长10.7米,有歇山顶廊屋4间,翼角起翘,桥身两侧鳞叠封钉两层风雨板。


    2014年秋,我驱车进入庆元,一进入竹口溪所在的峡谷,感觉山势一下子“竖”了起来,群山仿佛被撕开巨大的豁口,悬崖峭壁纷纷向后退去,一座座山峰前赴后继地消失在视野中。这段山谷是庆元众多峡谷中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洞宫山脉和由西向东的仙霞岭在此相遇,地壳猛地隆起——庆元就位于这封闭的夹角以南,这一带恰是浙江省地形最复杂、环境最闭塞、位置最偏远的区域。这片山区坐落着海拔1921米的浙江第一高峰黄茅尖、海拔1856米的第二高峰百山祖,周围还簇拥着20多座海拔超过1500米的重峦叠嶂。

    不知翻越了多少道岭,我才来到竹口镇溪边,一座叫后坑桥的廊桥赫然出现,它是一座集亭台楼阁、拱券门、美人靠、小花窗为一体的木拱廊桥,雄浑中带着几丝柔美,绚丽中带着几分古雅。该桥状如一把木梳,缓缓而流的山溪则像美女秀发,廊桥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在不停地梳理着秀发。随后,我在庆元继续寻觅廊桥,阜梁桥、袅桥、咏归桥、黄水长桥等一座座或高耸或低平的廊桥纷纷冒了出来……纵横之间,廊桥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廊桥流水人家”景色。   

    此前关注廊桥,我跟很多人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浙江泰顺,福建寿宁、屏南,那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盛产廊桥之地。然而,事实告诉我:庆元才是真正的“廊桥之乡”、“廊桥王国”:清光绪《庆元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有廊桥230多座。

    直到现在,庆元仍有近百座存世,居全国之首。庆元廊桥还有多个“之最”: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有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有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廊桥——黄水长桥,有全国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与莆田桥。

    相比别的县市,庆元廊桥历史脉络十分清晰: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造的木拱廊桥均有,涵盖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平梁式木廊桥、斜撑式木廊桥、伸臂式木廊桥等诸多类型,在全国首屈一指。


    步蟾桥
    建筑样式:石拱廊桥
    始建年代:明永乐年间
    拍摄地点: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
    为了理顺月山村的风水,一座体积庞大的步蟾桥扼住了村落下水口(水尾)。步蟾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存建筑为民国六年(1916年)重建,系大跨度石拱廊屋桥,全长52米。步蟾,意为“步入蟾宫”,既暗合“进入月山村,必经此桥”,又寓意“蟾宫折桂”。石拱与倒影合成了大圆圈,虚虚实实,互相映衬,这意境之美,足以摄人心魂。



    白云桥
    建筑样式:斜撑式平梁木廊桥
    始建年代:明代
    拍摄地点: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
    月山村举溪右岸有支流云泉涧,往上游走不远,抬头可见一座小巧玲珑的廊桥——始建于明代的白云桥,该桥全长8.34米,净跨5.75米,有廊屋3间,由8根圆木并列组成平梁架,下设八字形木撑架,廊屋为重檐歇山顶,四角飞翘,造型别致。只见一条白练从银屏峰飞泻而下,连续跌宕出飞溅的水花,在桥下铺成细细的纹理,像丝绸一般披在石头上。



    秆坑桥
    建筑样式:伸臂式平梁木廊桥
    始建年代:清末
    拍摄地点: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
    出白云桥不远,往举溪下游走,两岸是大片的水作稻田,溪水旁分出的涓涓细流上矗立着一座造型更为袖珍的廊桥——秆坑桥,该桥全长6.87米,净跨不足3米长,有廊屋3间。



    黄水长桥
    建筑样式:木拱廊桥
    始建年代: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
    拍摄地点:庆元县百山祖镇黄水村
    黄水长桥为南北走向,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迁建于现址,全长54.9米,净跨17.45米,有廊屋21间,是全国现存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该桥建在状如两犬的山峰之间,长长的廊屋像铁链一样“拴住”了左右山峦,形成“双犬看门”的布局。其引桥部分占了全桥的2/3,这种结构的拱廊桥极为罕见。



    庆元的廊桥建设高峰与明代香菇产业密切相关

    看过庆元的多座廊桥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廊桥大量出现,跟一种独特的地方信仰有关:大约800年前,一个叫吴三的庆元人发明了原木砍花法,成功栽培出世上最早的人工香菇,庆元成为世界香菇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后来,这位凡间平民被尊称为吴三公,并升入神坛,成为乡民膜拜的菇神。

    明初,在国师刘伯温的大力倡导下,浙南庆元、龙泉、景宁的香菇业得到朱元璋的皇封,特许三地有香菇的专营权。此时,庆元香菇产业空前繁荣,庆元的香菇客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以香菇种植和贸易致富的“菇帮”。刘伯温的故乡青田县与以上三地同属处州(今丽水市),他惠及故里的善举让庆元菇民感恩至今,于是尊刘伯温为香菇祖师,与吴三公同祀。


    兰溪桥
    建筑样式:木拱廊桥
    始建年代: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
    拍摄地点: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
    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的兰溪桥,全长48米,净跨36.8米,有廊屋9间,气势如虹地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拱架外观呈八字形,桥拱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铆接组合而成,具有抗压、抗弯、抗侧移等功能,两侧设挡风板三层,挡风板上开启有折扇形、寿桃形、葫芦形等小花窗。其桥体的构架原理在我国民间桥梁建筑史上堪称一大杰作,是中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附近有一座粉墙黛瓦的硬山顶殿堂,当地人称“西洋殿”,供奉的是菇神吴三公,每逢“香期”,四里八乡的菇民都要来此聚集祭祀。



    庆元是中国明代廊桥最多的县,庆元现存的廊桥中的大多数始建于明代,跟香菇业的繁荣不无关系——当时许多廊桥是由菇民捐建。明代庆元因香菇交易而繁荣,聚集了来自浙闽各地造桥的能工巧匠,让廊桥建设进入高峰。

    我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兰溪桥就是由菇农捐资建造的。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         全长48米、净跨36.8米、拱高9.8米,飞跨在清洌的松源溪两岸。兰溪桥廊屋顶部微微向上反曲,形成了柔和的凹曲面,而屋檐相交处突然翘得很高,形如展翅的鹏鸟。水面平静时,廊桥与倒影吻合成一对圆弧,红色风雨板在阳光下光芒闪烁。我凝望着兰溪桥壮美的轮廓,山水在这一刻似乎突然隐去,眼前仿佛出现了“长虹饮涧”的奇观。这种画面源自木拱支架呈现的美妙弧线,这种结构十分契合力学原理,让兰溪桥的跨度几乎达到了单孔木拱的极限,这种技术手法在同类廊桥中绝无仅有。

    外出闯荡的庆元菇民,临走前要到兰溪桥畔的“西洋殿”(专供菇神吴三公的神殿),朝拜殿中供奉着的菇神吴三公和大明国师刘伯温,带着他们的庇佑背井离乡,不停跋涉于浙、闽、鄂、云、贵、川、陕等省之间。每逢农历七月十六到十九,为西洋殿“香期”,四里八乡的庆元菇民都要来此聚集祭祀。

    登上西洋殿后山,我俯瞰西洋村全景:苍茫的群山、清澈的溪水、矫健的兰溪廊桥、宏伟的西洋神殿,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景观图——这画面的主角是一座绝美的木拱廊桥与一位传奇的平民神仙,两位主角演绎了庆元的香菇传奇。


    月山村,位于庆元县城东南57公里处,为举水乡政府驻地。因后山一簇翠竹酷似弯弯的半月,村前溪水似曲水银钩,村子坐落其间,因而得名月山。月山村发祥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明末清初,重新规划后的月山村十分讲究风水布局:民居在东,寓意人的前途如旭日东升;寺庙在西,因为佛神在西方;荐元塔矗立在南偏东方位,主文昌,寓意子孙后代文运昌盛;祠堂在北,意在让先祖佑护后人。举溪长约1公里,村中曾分布有10座古廊桥,现在尚存如龙、来凤、白云、步蟾、秆坑5座桥。据清代《吴氏宗谱》中所绘“举溪全貌图”,当时还有一座桂香桥。


    庙在桥中,桥在水口每座廊桥都寄托着虔诚信仰与风水理想

    在庆元,廊桥是交通建筑,同时又是宗教建筑。多山、多水、少地的庆元,平地极其珍贵,几乎很少单独修庙,他们寄托信仰的祭坛、神龛于是就放在村落最豪华的公共建筑——廊桥上,形成了“桥庙一体”的独特景观。


    桥屋的神龛中供奉着观音、平水大王、菇神、社公等塑像。一桥数神佛,百桥千神,廊桥成了神庙。菇民离乡上山采菇前要到廊桥祭拜、许愿,祈求往来顺利、香菇丰收,回乡时要到廊桥上还愿,有的还要唱还愿戏。我在元代廊桥蒙淤桥中邂逅了一场“二都戏”演出——这戏是演给神看的,农民演员摆开架势,罗衫、水袖、折扇、花钿、小碎步必不可少,火光映着每一张朴实的脸。那声腔保留着唐宋古韵,将我带入一方神秘天地。

    因为浓浓的信仰情结,庆元百姓对村里的廊桥百般呵护,这也是众多廊桥能够留存至今的精神动力。


    双门桥
    建筑样式:木拱廊桥
    始建年代:北宋
    拍摄地点:庆元县城郊大济村
    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双门桥,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之一。该桥原名临清桥,宋代该村有吴穀兄弟联登进士,设及第牌坊竖两门于桥侧,改名双门桥。该桥横跨于村前济川溪水上,全长11.15米,净跨10.20米,有廊屋5间,建筑颇有宋代风韵。双门桥是村民寄托信仰的重要载体,社坛、神龛均设在桥中央。祭拜时,人们要点上蜡烛、清香,摆上各种供品,虔诚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合家平安云云。廊桥的香火在青山绿水间袅袅升起。桥上的祭祀场景千百年延续下来,成为庆元人的重要精神寄托。



    廊桥是信仰建筑,也是风水坐标。庆元人多管廊桥叫“风水桥”。浙南大规模开发是在宋明,这也是风水学说最盛行的年代——别忘了,庆元所在的处州是风水大师刘伯温的故里,山环水绕的庆元正是风水理论理想的试验场。风水学上,村落的进水口称为“天门”,出水口称为“地门”。“天门”处,只要有水进来即可,表示“不尽财源滚滚来”,而“地门”最为讲究,“地门”流水不能被看到,象征财源的水流需要被“锁住”。调理和补救风水的建筑有多种,如文峰塔、望江楼等,庆元人首选的风水建筑则是廊桥。

    庆元大多数廊桥地处出水口(也叫水尾),封锁桥、阴阳桥、亨利桥等桥名可直接体现其风水意义,有20余座桥名叫“水尾桥”。由风水“龙脉”而衍生的名字更是繁多,如交龙桥、护龙桥、抱龙桥、回龙桥、接龙桥、渡龙桥、攀龙桥等等。在风水师心目中,条条“长龙”在山水间穿梭,不停顿地“接龙”、“回龙”、“护龙”,可将割裂的龙脉弥合在一起。

    黄水长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典型的风水廊桥。相传竣工不久,廊桥曾被洪水冲塌,村民时常庄稼歉收,六畜时有丢失,村里弥漫着不安的情绪,于是请风水先生指点迷津。先生神秘一笑,罗盘指针指向水口处说:“出水口过宽,不聚财,风水易被邻村接走。”经过面授机宜,黄水吴氏先人将桥从原址向上游迁移两百步,建在状如两犬的山峰之间。为补救风水缺陷,将廊屋拉长,由15间增至21间,形成“双犬看门”的布局。





    完成改造后,黄水长桥从此安然无恙,人们将这一切归结于风水的调理。事实上,风水真的有如此玄妙吗?其实,风水先生的建议暗合地理奥秘:将河道改造成萦迂环抱之势,将廊桥选址在河道拐弯处,可有效地减缓水流冲击。为巩固堤坝,水口种植树木,其根系紧紧地扎于堤坝,可防止水土流失。

    廊桥数量最多的月山村历代有200多人走向仕途,历史上一里五桥的大济村诞生了26位进士,偏僻的小村文人鹊起、仕宦蝉联,庆元先人认为这一切与廊桥风水息息相关,因此争相效仿,纷纷在水口建廊桥。在“风水”的名义下,村落水口以廊桥为中心,形成了集山水、桥庙、古树为一体的美妙景观。

    一山一水一廊桥,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那么顺理成章,庆元人就这样“固执”地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拥有5座古廊桥的月山村是“廊桥王国”里的“小王国”

    我造访过十多个省份的数百座廊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村落的廊桥像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这样品类繁多:5座大小、长短、高低、形制不同的古代廊桥,散布在首尾约2华里的溪水上。石阶古道、小桥流水、袅袅炊烟,合奏出一曲恬淡的田园牧歌。

    月山村地处庆元县南部深山之中,与“八闽大地”福建仅数山之隔。一条举溪在村前荡开优美的曲线,村后背靠的半月形山倒映溪中,形成“半月沉溪”之势。举溪长约两华里,曾经有廊桥10座,今日尚存5座形态各异的廊桥,加上顺流而建的吴文简祠、圣旨门、复旦亭、白云寺、马仙宫殿、荐元塔等建筑相互辉映,让小山村有了股龙吟虎啸之气。

    如龙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屋正脊上镌刻着“明天启五年修造”字样。体积庞大的来凤桥和步蟾桥像城门一样守在上下水口,呈“双桥锁村”的格局。举溪支流上还有两座小巧玲珑的袖珍廊桥——白云桥、秆坑桥。

    五座廊桥,映照着月山人浓厚的耕读情怀。它们在举溪上横卧了数百年,与周围的祠堂、古塔一起,见证了山村人的迎来送往、祭祀祈祷、商贸交易……

    民间仕绅,为廊桥建设和文化传承立下了不朽之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其官网中写下他们对木拱廊桥技艺的担忧:“这种传统的衰落缘于最近几年的快速城市化、木材的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的不足,这些原因结合起来,威胁到了这项技艺的传承与生存。”鉴于这种现状,在庆元这块土地上,一场廊桥技艺“保卫战”正打得如火如荼。掌握技艺的工匠们修缮、新建多座廊桥,并组织廊桥建筑爱好者现场学习。图为工匠在修缮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袅桥摄影/王培权


    在月山村历史上,吴懋修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曾任南明政权兵部司务,兵败后返回庆元老家。随着清军一统江山,他对光复明朝不再抱有奢望,于是把精力集中于建设故里。吴懋修对月山村格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带领全族人营造了一处隐于深山的“故国遗村”:他主持营造的吴文简祠和修缮的多座廊桥、规划设计的船形房屋聚落,都一一铺展在月山村这幅山水长卷上。

    吴懋修是古代仕绅阶层的优秀代表。在地形闭塞的庆元,这些仕绅的影响力要远超其他地方。他们,在廊桥建设大舞台上扮演着总规划师的角色,他们多是取得过功名的退休官员、返乡隐居的文人儒生、见多识广的望族长辈、财富学识兼备的儒商。为了给家乡营造好的风水环境,他们要么亲自参与廊桥设计,要么出资捐造廊桥。


    图为工匠在复建元代古桥蒙淤桥。


    当代廊桥营造的没落,除了时代变迁和技艺失传,更重要的原因是乡绅阶层的瓦解。乡绅的消失,也意味着古典式的乡村审美体系走向式微。

    与庆元相隔不远的泰顺,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造“廊桥之乡”——泰顺只有廊桥30多座,数量是庆元廊桥的1/3。那么,庆元这个名副其实的“廊桥王国”,为何长期不为外界所知呢?

    当地摄影师范敏姿向我提供了一个答案:“在庆元,廊桥是村落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这里的人并不想过度地宣传廊桥,他们更加注重古物的修缮和工艺传承。人多热闹了,生活就会受影响。我们不想让这样的矛盾发生在庆元。”

    筚路蓝缕,造成了庆元人内敛的性格。随性的他们似乎早忘却了自己“尊贵”的身份——庆元之名,源自800多年前的南宋年号。在全国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域中,有这种“待遇”的地方屈指可数。除了古代,当代庆元也不缺少新发现:上世纪70年代,庆元山区发现了全球绝无仅有的3棵百山祖冷杉;1996年,日本学者秋谷裕幸教授发现庆元方言完好地保存着唐代以前的古语、古音; 2006年,月山村周边溪谷发现了华东最大的古冰川活动遗迹……

    廊桥之外,在乱峰插云的“浙江屋脊”庆元,一定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这是古诗对月山村景观的描写。来凤桥、白云桥、如龙桥、秆坑桥、步蟾桥散布在首尾约2华里的举溪上,涵盖木拱廊桥(如龙桥)、石拱廊桥(步蟾桥、来凤桥)、伸臂式平梁木廊桥(秆坑桥)、斜撑式平梁木廊桥(白云桥)等不同样式,加上多道长长短短的石拱桥、石板桥、矴步桥遥相呼应,多种类型的景观环环相扣,像项链一样被一条溪水穿在一起。长长短短、形态各异的廊桥静卧溪中,展现出一幅绝美的“廊桥山水人家”画卷。


    木拱廊桥营造
    一种绝版的技艺

    中国廊桥家族品种繁多。其中,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最复杂,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绝品。

    2014年11月7日,庆元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人吴复勇师傅正在古老的大济村新造一座木拱廊桥。那天,几个木匠在吴师傅的指挥下拼接拱架,拱架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为3根长圆木纵连成八字形拱架,上层由5根稍短圆木纵连成五折边形拱架。木头之间榫铆对接完成后,一座簇新的廊桥骨架完成了搭建。


    吴复勇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其祖父吴萃平、父亲吴太荣都是建桥的大师傅。近百年来,祖孙三代在浙闽交界的庆元、景宁、泰顺、松溪等地参与建造了30余座廊桥,是著名的造桥世家。


    吴师傅说:“建木拱廊桥,最好的材料是油杉,有防腐功能。桥两端拱趾支撑在块石垒筑的桥台上。为保护梁柱不受风雨侵蚀,还要在桥上建廊屋,桥身两侧安装风雨板,造好后用生桐油上漆。连续完成上百道工序后,一座木拱廊桥才算是竣工。”

    木拱廊桥的拱架由数百根直木穿插、编织、别压、咬合而成,利用建筑力学科学地解决了大幅度拱跨受力难题,木头之间卯榫对接,上下相互叠压穿插,左右环环相扣,拱桥与廊屋互为交锁。

    面对一座准备新建的廊桥,有经验的老师傅从定位、备料、开工、营造到竣工,整个过程凭借的就是经验和眼力。

    吴复勇说,他到泰顺、寿宁、屏南等地去学习廊桥保护经验之后才发现,庆元廊桥在数量上遥遥领先,才知道自己身处真正的“廊桥王国”中。从北宋时期双门桥的造桥者,一直到千年后的吴复勇,一代代庆元人承袭了兴建木拱廊桥的事业。

    一座座廊桥,在他们的手中矗立起来,延续着这门技艺的生命。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6

    主題

    0

    好友

    1226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2024-6-22 15:58
  • 簽到天數: 286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64
    威望
    1226
    主題
    6
    地板
    發表於 2016-9-18 11:44:54
    請善用帖子右下角舉報鍵,來檢舉有害網站/垃圾/宣傳帖,每個舉報會有金錢增加。
    非常喜欢楼主的帖子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6 04:06 , Processed in 0.03574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