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8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联储“扭转操作”有股苦涩滋味

[複製鏈接]

734

主題

13

好友

2285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4-27 11:44
  • 簽到天數: 668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3
    金錢
    1645
    威望
    2285
    主題
    734

    中學生 文明人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高中生 女生勳章 大學生

    樓主
    發表於 2011-9-22 23:15:1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21日推出新政策工具“扭转操作”(OT),减持短期国债,增持长期国债,目的是拉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复苏。

      应该说,“扭转操作”的政策设计颇具匠心,与“量化宽松”(QE)目的相似但手段不同。卖短买长将改变美联储所持美国国债组合,但不会向市场提供新的流动性,这就避免了QE滥发美元的副作用,可望使美联储在促进经济和控制通胀之间维持微妙平衡,外界因此将其戏称为“质化宽松”。

      “质化宽松”效果未必如“量化宽松”那般显著,从市场反应即可看出端倪推出新政策工具当天,股市因未能满足预期而大跌。这也意味着,“扭转操作”能够为美国经济复苏争取到的时间和空间,恐怕比“量化宽松”更有限。

      个中根本原因,不在于“扭转操作”本身,而在于和此前两轮“量化宽松”一样,它仍然属于超宽松货币政策,但美国经济复苏当前面临的难题,却在于“传导阻塞”欧债危机等令经济复苏面临巨大不确定性风险,居民有钱不敢增加消费,企业有钱不敢扩大投资,使得超宽松的信贷环境一直未能顺利传导至实体领域。

      打个比方,这就如同汽车发动机不断输入澎湃动力,但传动轴出了故障,车轮仍然停滞不动。不解决传动轴故障,只在输入动力上下功夫,车轮怎会转动?从过去3年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就能看得很清楚:仅凭宽松货币政策,不足以形成强劲复苏势头。

      明知“传导阻塞”,美联储为何依然要扩大超宽松货币政策?显然,美联储有其苦衷。具体说来,至少有三。其一,超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对眼下脆弱的市场信心来说却是救急所必须。说白了,只有超宽松货币政策是不能的,过了头更不行,但没有适当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却是万万不能的。

      其二,美联储此举意在“买空间”和“买时间”,即通过低息政策为企业调整争取更大空间,同时也为经济自我修复争取更多时间。其实,刺激经济增长原本并非美联储货币政策职能。但眼下国会两党争斗剧烈,财政刺激措施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因此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也有一定“补台”效果。

      其三,在眼下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希腊违约几乎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新的宽松措施可谓必要的预防针。货币政策须有一定超前性,正如美联储在2007年9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就开启降息通道,美联储如今继续扩大宽松政策也是对欧债危机蔓延的提前防范。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止美联储有这样的苦衷,类似的货币政策调整正在形成共识:英国央行可能推出新量化宽松措施,欧洲央行可能年内降息,日本央行明确扩大宽松立场,而新兴经济体巴西也于8月底意外降息。

      对美联储以及其他全球主要央行来说,新的考验在于,货币政策在平衡促经济与控通胀这对传统矛盾之外,还需时刻准备迎接因欧债危机等引发的新一轮系统性风险冲击。所以,明知“扭转操作”买到的时间与空间有限,还要买一点是一点,美联储满怀苦衷推出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苦涩滋味似乎越来越浓。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9-29 03:28 , Processed in 0.01936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