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9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热靴天下

[複製鏈接]

12

主題

0

好友

6933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昨天 22:03
  • 簽到天數: 2486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已拋錨 成長值: 20820

    推廣值
    0
    貢獻值
    4
    金錢
    914
    威望
    6933
    主題
    12
    樓主
    發表於 2016-1-31 18:57:09

      “热靴天下”这个题目有点大,但对于业余人像摄影发烧友来说,我至今都这样认为:热靴灯是外景环境人像不二之选。

    原因有三:
    1、轻便。其实我觉得今后所有的摄影器材都应该往轻便方向发展。现在有些厂商出的热靴灯还自诩个头“威猛”,方向就错了!过了喜欢“亮骚”的年纪,小巧便携就成了首选之一。外拍灯功率固然大些,但看一个铝包箱……累得不想用!何况,我觉得外景用灯大约有25%的机率是两个光源,就是说,你要扛两个铝包箱?!如果是商业拍摄或是你壕到可以带一两个专职助理,另当别论。

    2、操控性强。热靴灯发展至今,功能性能基本都成熟稳定了,远程控制输出、焦段、TTL、高速同步、频闪,这些很有玩头的东西,似乎目前也只有热靴灯上完善了。特别是变焦,这个热靴独有有功能,相当于你带了n个灯罩。“高速同步”在机械帘幕式快门的今天,多少有点鸡肋感,但有聊胜于无。(其实真需要强光下大光圈,灰镜也能解决——相机厂商为什么不好好研究下超低ISO?)频闪在夜景或暗环境下很好玩,这个功能基本上就没外拍灯什么事儿了。

    3、方便加色片。外拍灯原则上应该也能加,就是市面上出售的色片基本都是热靴灯口径大小。但色片几乎是人造光源的必备——阳光都可以是温暖柔和的,难倒你想闪光灯只能是冷冰冰的5500K吗?



    热靴光要确保和环境匹配-水视界创作班外景花絮

      热靴灯唯一的缺点是功率较低。这点目前也没办法,但如果用的精致些,基本上还是可以缓解与阳光匹配的问题。
      另外,我比较建议的是配两支热靴灯,可分可合。合起来当一支灯用,基本能匹配所有外景亮度;分开则可以用于两个光位的光源,适合环境中本身缺乏方向性光源的场景。




    丽江小高原下外景人像,双热靴灯并用

      人像拍摄,一个光源可以做到很好的影调,但一定做不到很好的立体感。立体感需要2个以上光源,正常外景,一支阳光一支灯光,如果是阴天或在阴影中,人物主体上缺乏方向性的光源,就可以考虑增加一支灯光。
      和风光摄影不同,环境人像势必面临着两个主要元素的亮度匹配问题: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物主体。
      环境是由阳光打亮的,人物也是。但很多情况下,满足了环境的曝光就照顾不了人物,反之亦然。
      主体亮度和环境亮度在自然情况下,能达到或近似达到匹配的亮度,这种机会不是没有,但不多。所以主体使用人造光去调整几乎成了环境人像必需的手段。(喜欢后期“擦亮”的不在此类)
      即使你是个坚定的“纯自然光拍摄者”,但也不要拒绝引入一个工具带来的拍摄手法的巨大解放!


    外景人像,热靴灯加色片

      阳光或其它环境中的光源,你不能调节不能移动,“靠天吃饭”你就只能“等”只能顺着它,所以叫“被动性光源”;你能够自主去控制的光源才叫“主动性光源”!
      没有说“主动性光源”就一定是热靴灯,其实,一个反光板就是我们第一支可以自由支配的“主动性光源”。便宜量足,是性价比最高的器材(你买了吗?什么?你说没人愿意当“板主”?)
      玩风光的人根本玩不了“主动性光源”,因为闪光灯也打不了山川大地。我认识很多玩风光的人多数买了热靴灯后基本是干放着没用(当初也是被奸商忽悠着买器材时一起买了);
      人文摄影中,很少部分能玩“主动性光源”,因为你不能破坏人文环境,也不能影响被摄人物,还可能需要捕捉时机也没时间去布光,所以这类照片有大量光线不理想的。现在也有很多“花式人文”的拍法,纯属给钱请“模特”摆拍,已经和拍人像差不多了,只不过这边喜欢少女美那边喜欢沧桑美……对错姑且不论开心就好!除此之外的补救办法就是“万能的PS”,蒙板+画笔,天下武功,唯“擦”不破!



    库木塔格沙漠的晚霞 双热靴灯分用

      对一个优秀的人像摄影师来说,很多时候其“优秀”就在于是否可以很好地驾驭现场及其各种因素。简单说,所有能产生光的介质都可以使用!诸如树荫中透露的一束光、角落的台灯、浅色的墙、反光的地面、白布、白T恤、手机屏、打火机、有一张接近白纸的杂志……


    作为一个牛X的摄影师,你至少要有一支可自由支配的“主动性光源”

      轻便小巧、可控性强,方便的色温转换、光度大小在适合的范围内……这些因素令热靴灯成为了“主动性光源”的首选!近几年国产的灯也越来越多。永诺 、品色、神牛、沃龙、斯丹德(银燕去哪儿了?),大部分都是深圳的企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五六百就能买到和原厂最新款功能相当的热靴灯了。
      (这里要标注一下:写这篇文章的日期是2015.11.6,下面说的一些产品只是截止到这个日期的,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但我的文章里可能没有提到。)
      永诺是国产灯里使用率比较高的,产品线较为丰富,性价比不错;
      神牛V860自带锂电池,省了一笔充电池的购买费用,而且回电比原厂灯还快,但热保护感觉稍过敏感(估计是成也锂电败也锂电)。
      品色X800在原X650基础上性能有不小的提升(不过去掉了前面板的LED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有些纯手动的热靴灯,例如永诺YN560IV,58指数,淘宝上3个灯加1个引闪器的价格只需要1150元,真的是非常超值!虽然不支持TTL和高速同步。


    永诺YN560IV 四代 一拖三+YN560TX 闪光灯引闪器套装

      其实TTL在创意布光中几乎用不上,因为灯光在这个时候是起造型而非照明的作用,本质上就与TTL机理就不同,所以对创作型人像摄影来说,有没有TTL还真不太重要。
      至于高速同步,高速同步使用的频闪模式显然无助于外景“压光”(很多资料在介绍高速同步时说的是错误的。我记得老外有用9个灯并一起玩高速同步?),但有时外景强光下需要大光圈时还是会用到,能有还是尽量有吧。
      这两年的国产灯的层出不穷,给“热靴天下”加了把火,使热靴灯甚至多灯联用进入平民化。它们在性价比上优势很明显,稳定性也越来越好,和原厂灯比,功能上是没差异了,在某些性能指标还有距离,其中有两项是让我最纠结的地方:一个是热保护,一个是回电速度,这个非常影响拍摄(这也是我至今还是在用原厂灯的原因)。另外一个GN值,本是热靴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不过给现在的国产灯玩坏了,别太相信最好实际比比亮度。
      其它很多被器材发烧友们津津乐道的一些指标,有的似乎在实验室才有意义。其实,很多技术细节性差异在我们创意性的摄影中已经可以被包容了……摄影是艺术毕竟不是科学,那些精细的手术室式的参数差异,对我们现实中的拍摄究竟有多少意义呢?记得以前风光评片,当“大师”们说不出太有养分的东西时,就会说“地平线歪了”这类似乎是标尺式的评价,地平线不可以歪吗?——于是来了相机水平仪、取景器的宫格线……这些所谓的标尺在扼杀我们的灵性——扯远了,只是想说:多关注最影响你作品感性的环节。


    地平线平了好吗

      顺便说一下,叫“热靴灯”是因为没有其它更合适的名字。叫“闪光灯”吧容易和影室灯混淆,叫“机顶闪”吧,但你知道我最痛恨的就放到相机顶上闪!一旦光位和机位重叠,这支光带来的所有影调都将消失殆尽!——坦率说,对于创作性的人像摄影,我觉得没有任何机会闪光灯会在机顶上用,哪怕是补眼神光!
    (你真的觉得用那张小白卡片补出的眼神光好看吗?)

      说到了离机闪,我们再聊聊“离机闪适配器”,就是“引闪器”。
      06、07年以前我们用到的引闪器多是“光引闪”或“红外引闪”,在外景使用非常不可靠。阳光下,或是灯上加了个柔光箱之类的配件,基本很难使用“光引闪”或“红外引闪”。现在的引闪基本都是2.4G短波无线电引闪,大部分都支持TTL、高速同步、16个左右频道、3-4个分组、M手动模式、分组光比(至少在环境人像摄影中,我一直没想出到底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分组光比,灯上加个配件或距离的调整甚至热靴灯管老化衰减,都会影响到光输出的亮度,设置光比究竟何用?)
      我下面说到的引闪器,都是指除了引闪灯外,同时必需能远程控制闪光灯输出大小。仅仅能引闪已经不合潮流了——想想看,你会来回奔跑,把热靴灯在灯架上升起放下,只为不断调整光输出大小直至适合吗?好累啊……



    夜景人像,双热靴灯分用

      引闪器近几年国内市场层出不穷。在全世界摄影界也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而国产引闪器绝大部分都出自深圳。
      佳能系统在使用离机闪上有优势。得益于佳能系统的闪光协议比较公开化了(尼康闪光系统的通讯目前似乎没有哪个副厂厂商完全破译?)。引闪器上,几乎都是佳能的副厂配件最早出来,其次才是尼康……可以远程控制输出的尼康系统,似乎比佳能晚出了一两年,而且至今都是以模拟TTL的手动方式来调整输出。而一些小众系统:索尼(现在索尼好象也不算太小众,转战微单后,我就很喜欢)、宾得、莱卡等几乎就没有适合的解决方案……
    (据说莱卡的设计本来就不是建议你使用闪光灯的,是这样吗?我读书少表骗我……)
      现在也有一些引闪器是单点触发,与系统无关,对灯光的控制全部集中到了发射器本身上。不过失去了和相机的通讯,估计TTL、高速同步等都用不了了。
      我自己用的一直是品色,从第一代开始用,那会市面上除了普威等进口产品外,好象只有品色能支持远程控制。那会引闪器做的也很小,用的是一种小型的不太常用的电池。现在清一色用5号电池了(为什么不用7号呢?)


    我用了3年多的“品色一代”引闪器,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品色给我的印象是做工比较精致,用下来基本也没什么问题。另外,品色以换代修和置换升级(就是新产品出来后,可以用老产品补点钱升级到新的——不过说回来,品色你现在好久都没出新的了)的售后服务给人感觉非常好,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建议用品色的引闪器。虽然到今天为止,相对于市场上不断涌现功能相当的其它品牌引闪器而言,品色的价格显得有些略高。


    品色三代 KingPro

      这里比较常用的有品色King Pro、永诺YN-622、沃龙800-RT、神牛X1等。(我期待一个性能稳定,小巧、操作简单简单简单!重要事说三遍!一般摄影师应该不需要看说明书就能操作;另外如果有哪家牵头出个闪光控制协议标准就好了,不用各家都出一套自己玩)。
      2012年3月份出的Canon 600EX-RT是第一款自带2.4G无线电信号接收模块的热靴灯,与之配套的Canon ST-E3-RT也是第一次改变红外引闪模式的无线电信号引闪器。(我想以后热靴灯应该标配这个模块)不久永诺也出了完全仿制的YN-E3-RT,外形功能一模一样,这个让佳能系统的引闪多了一套方案:不需要每个灯配一个引闪接收器,但这个方案只适用佳能600EX-RT和其兼容产品。另外一些国产灯如YN560IV,品色X800也内置接收模块,可以接收自家的引闪发射器信号。


    Canon ST-E3-RT

      说到小众系统的引闪器,不得不说到我碰到的一个很奇特的产品:Cactus V6,香港一个公司出品的。嫁接不同系统机身和闪光灯之间的“百搭王”!兼容市面主流的各种闪光灯和相机,甚至有些如Sony,Pentax,Panasonic,Olympus等平时少有离机闪适配器产品的“偏门”机身,也可以使用;而灯光方面,除了NC等主流原厂灯产品外,神牛、永诺等这类国产较为通用的产品也都兼容。


    Cactus V6

      我的Sony a7M2上就使用了这个产品,可以直接使用我的佳能600EX-RT而不需要另外再购买索尼的闪光灯了。支持远程控制灯输出大小,但不支持变焦、TTL以及高速同步。


    Sony a7M2 单热靴灯+Cactus V6(架子上多的热靴灯是学员的)

      使用热靴还有一个东西也得提一下,就是——灯架!刚刚说了,热靴灯不应该在机顶使用,那就必需有一个放置的地方(什么?你说找个助手当“人肉灯架”?我不赞成!打灯是很累的事,而且,你的助手身高够不够,他能否老僧入定般举着灯纹丝不动,保证光源的方位和角度?)
      很多朋友使用的是影室灯架,但那个只适合室内平地,外景根本不好用,等你摔掉3个以上灯时你就会深刻理解了。我用的是一个自己DIY的产品(好象全世界都没有?我是不是该申请专利?),不多说了。

    40

    主題

    0

    好友

    886

    積分

    比思貴賓

    Rank: 10Rank: 10Rank: 10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6-27 22:44
  • 簽到天數: 263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7
    金錢
    287
    威望
    886
    主題
    40

    永久貴賓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沙發
    發表於 2016-1-31 22:34:08
    哈哈哈,说的对啊!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6 10:05 , Processed in 0.03381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