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051|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文化] 饮食文化

[複製鏈接]

1220

主題

1

好友

4569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7-12 13:51
  • 簽到天數: 1384 天

    [LV.10]以壇為家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410
    金錢
    2104
    威望
    4569
    主題
    1220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文明人 文章勇士 中學生 高中生 男生勳章 大學生 文章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15-4-1 20:56:24
    中国饮食文化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编辑本段]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 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编辑本段]中国饮食文化.图书  书 名: 中国饮食文化
       作 者:吴澎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122053008
      开本: 16开
      定价: 24.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发展历史及现状;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各地、各民族风味代表小吃;中国茶文化、酒文化及相关发展历史;当代宴会饮食礼仪及中国各大节日饮食习俗;通过名人、名吃的典故阐述饮食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及其它文化的影响。
      本书通俗易懂,学术性与科普性兼顾,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食品科学、旅游饭店管理、烹饪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及饮食爱好者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第三节 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第四节 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一、孔子的饮食思想
      二、孟子的饮食思想
      三、老子的饮食思想
      四、庄子的饮食思想
      第二章 八大菜系
      第一节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
      一、中国菜系的形成过程
      二、中国菜系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鲁菜
      一、概述
      二、鲁菜代表
      第三节 川菜
      一、概述
      二、川菜代表
      第四节 粤菜
      一、概述
      二、粤菜代表
      第五节 苏菜
      一、概述
      二、苏菜代表
      第六节 闽菜
      一、概述
      二、闽菜代表
      第七节 浙菜
      一、概述
      二、浙菜代表
      第八节 湘菜
      一、概述
      二、湘菜代表
      第九节 徽菜
      一、概述
      二、徽菜代表
      第十节 京菜
      第三章 中国茶文化
      第一节 茶史渊源
      一、茶的起源
      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三、饮茶的起因
      四、茶树的发源地
      第二节 茶文化的发展
      一、周朝至西汉——茶事初发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三、唐朝——茶文化的兴起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五、元、明——茶的经济之盛和向世界传播
      六、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茶叶的种类
      一、茶叶的命名
      二、中国名茶
      第四节 茶与文人
      一、茶与文人轶事
      二、茶引文人思
      三、茶与文人修身
      四、茶与文人养生
      五、茶与文人会友
      六、茶与禅
      第四章 中国酒文化
      第一节 饮酒溯源
      一、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
      二、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
      三、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第二节 酒的种类
      一、生产方式分类
      二、按照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分类
      第三节 中华名酒
      一、茅台酒
      二、汾酒
      三、五粮液酒
      四、西凤酒
      五、泸州老窖
      六、古井贡酒
      七、全兴大曲酒
      八、董酒
      九、剑南春酒
      十、洋河大曲
      十一、双沟大曲
      十二、黄鹤楼酒
      十三、郎酒
      十四、武陵酒
      十五、沱牌曲酒
      第四节 文人与酒
      一、魏晋文人借酒消愁
      二、唐代文人借酒抒怀
      三、宋代文人把酒享乐且抒发豪情壮志
      四、元代文人酒中悟解
      第五节 酒与政治
      一、禹王绝酒
      二、帝王酗酒
      三、酒政外交
      四、酒与谋略
      五、酒谏辅政
      第五章 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
      第一节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养生
      二、饮酒
      三、节 食养生
      四、茶文化
      五、贾府人吃药
      第二节 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
      二、品酒
      第六章 人生仪礼食俗
      第一节 节 日食俗
      一、春节 食俗
      二、元宵食俗
      三、二月初二食俗
      四、清明食俗
      五、端午节 食俗
      六、七夕节 食俗
      七、中秋节 食俗
      八、重阳节 食俗
      九、冬至节 食俗
      十、腊八节 食俗
      十一、灶王节 食俗
      第二节 人生仪礼食俗
      一、诞生礼
      二、婚礼食俗
      三、寿诞食俗
      四、丧葬食俗
      第七章 中国饮食礼仪
      第一节 概述
      一、先秦时期的饮食礼仪
      二、中国古代重教、敬贤、养老的饮食礼仪
      第二节 中国传统食礼
      一、宴饮之礼
      二、待客之礼
      三、进食之礼仪
      第三节 现代宴会礼仪
      一、几种常见的用餐方式
      二、慎重选择时间和地点
      三、怎样安排“双满意”菜单
      四、席位的排列
      五、宴会餐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六、用餐的得体表现
      第四节 中国酒水礼仪
      一、酒的礼仪
      二、茶水礼仪
      三、咖啡礼仪
      [1]第八章 历史名人与饮食
      第一节 古代四大美女与美食
      一、西施舌
      二、贵妃鸡
      三、昭君鸭
      四、貂蝉豆腐与貂蝉汤圆
      第二节 苏东坡与饮食
      一、东坡肉
      二、东坡鱼
      三、东坡豆腐
      四、东坡茶
      五、东坡酒事
      第三节 袁枚为豆腐折腰
      第四节 诸葛亮发明馒头和包子
      一、馒头
      二、包罗万象——包子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503

    主題

    2

    好友

    4334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11-3 23:02
  • 簽到天數: 331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4
    金錢
    65
    威望
    4334
    主題
    503
    板凳
    發表於 2015-4-22 16:39:49
    饮食文化确实是包罗万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4 10:41 , Processed in 0.02118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