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鲜香可口梅菜扣肉 [打印本頁]
作者: 温良恭俭让 時間: 2024-8-23 12:29
標題: 鲜香可口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11] 具体起源时间已无可考证。梅菜是广东客家特产,以鲜梅菜为原料经腌制后再脱盐等工艺制成的产品。梅菜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为岭南著名传统特产,历史上作为宫廷食品而被称为“惠州贡菜”。民间用新鲜的梅菜经晾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有增强消化,清热解暑,消滞健胃,降脂降压的功效。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味和功效,以及近千年的传播,铸就了“惠州梅菜”的盛名[4] 。有古诗描述称:“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而惠州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梅菜之乡”的称号。[5] [6] [7] 但关于梅菜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明末农民起义,兵荒马乱,大批中原人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循州府北面(大约位于现在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以及兴宁市)四十里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迎来了潘、刘、卢、余等一行人,各自选定地域开基立业,垦殖生息,卢公原为书香门第出身,曾当过地方小吏,因不满朝政腐败,也携妻儿随南迁人群定居于此。此地开阔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为跨溪过水而筑简易木桥,后来定村名为“土桥”。 卢夫人何氏出身于名门,知书达理,为人善良,但不擅农事。卢夫人生有五子,年尚幼,嗷嗷待哺,战乱奔波,积蓄花销殆尽,仅凭夫君一人耕作,日子半饥半饱。一日她在河边洗衣,孩儿们饥肠辘辘,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夫人不禁心酸,凄楚泪珠滚落河中。一阵清风吹过,飘来彩云一朵,只见一姑娘立于眼前,慈眉善目,仙风道骨。姑娘上前抚慰她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护佑,今我百年修炼、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等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言毕,仙姑即抽身前行,卢夫人急急拜谢,问姑娘姓甚名谁,日后好生报答,姑娘笑答:“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 于是,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籽播下,不几天即出现绿油油、齐刷刷的菜苗,极为茁壮。该移栽时正逢秋收后,有大片稻田可供移植,于是,夫妇连日整地移栽,一连几天共种上一亩多地。经浇水施肥,转眼又是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一棵重几斤。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一餐一棵,连食数日,菜已成熟抽芯开花,仍剩下一片未及采收,眼见再不采收即会老掉,只能浪费了。
正愁着怎么办,卢夫人忽然想起腊猪肉,眼前一亮:猪肉可以腌腊,菜不是也可腌吗,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用陶器加盐腌制。为了去掉水分,晒干贮藏,她到山上采来一种叫黄毛婆的柔软净草作铺垫,密封堆藏。经过晒藏,菜干肉质呈桂圆肉油亮形状,金黄腊色,香气四溢。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宴客时取出梅菜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吧。此后经亲朋好友引种,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传开,广为种植,从此有了梅菜。[1] 中原人南迁后,生活贫寒,很多人从事体力活,劳动强度大。平时一般很少荤食,而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他们吃的菜,口味偏咸,用的酱料较为简单,一般仅用生葱熟蒜、香菜调味。 客家人将五花肉加上配料进行制作,再将肉垫在梅菜干上蒸煮,制作了一道色泽油润、香气浓郁的美味佳肴。时过境迁,这种菜肴逐渐名扬四海,就是我们时常品尝到的“梅菜扣肉”。
1.做梅菜扣肉最好是前一年的梅菜干,这样扣肉的色泽比较好看,因为家里没有去年的,只有今年的了,加上我放的酱油是生抽的,所以色泽就比较淡一些。
2.是先炸还是先切,这个没有一定的说法,各有各的特点,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吧。
3.炸过的五花肉一定要放到清水中进行冷却,这样肉皮会更加的有韧性,有嚼劲。
-
70E872D8-61D7-443E-8D98-80DE1D5295A3.jpeg
(222.68 KB, 下載次數: 59)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2/)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