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飞碟是真实存在的,其实有科学根据 [打印本頁]

作者: aixi219    時間: 2012-5-24 12:24
標題: 飞碟是真实存在的,其实有科学根据
1911年,美国发明家切殷索姆•沃武托姆(音译)研制了一架“伞形飞机”。波卢扬认为,这个“伞形飞机”就是后来飞碟的始祖。因为“伞形飞机”的飞行原理不是靠飞机的飞行速度来获得升力,而是靠机翼的振动。波卢扬称,这种飞行原理一点儿不比现代飞机的飞行原理差。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海军造出了第一批飞碟,这些飞碟有点儿像电动扬声器,一个或几个巨大的振动片在脉冲电磁力的作用下使空气发生兆赫频率的振动,飞行器因此可以脱离地面。』
  注意关键词“振动”。可想而知,既然振动片可以给物体提供升力,为什么不能提供推力呢?绍贝格尔发动机工作原理,便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安置在圆筒内的振动片,通上频率极高的交流电,在磁场作用下,便会剧烈振动,产生推力,托举飞碟。
  这种力量可以让物体升空,却不能很好地使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冷却。想想看,兆赫级的振动,产生极高的温度,振动片不烂才怪呢。绍贝格尔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设计振动片的气动外形,使其在振动时吸入大量空气,并向振动片喷水,冷却发动机。哪知水被兆赫级交流电电解,与空气混合,被振动片高温点燃(学过化学的都知道,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会有爆鸣声出现),产生巨大的推力和爆鸣声,就是“爆炸”。爆炸式绍贝格尔发动机,就是“以振动片振动产生推力,辅以发动机电磁铁的反磁力,加上冷却水电解燃烧的推力,托举碟形飞行物的发动机”。
  这“爆炸式”原理看起来很牛X,但这毕竟是40年代的技术,自然已非常落后。而且,我们都知道,金属在电解水时,自身也会受腐蚀,因此“爆炸式”发动机大修间隔不会大于JUMO 004(AR234,ME262,GO229的心脏,大修间隔很短)。依赖于居里兄弟(雅克和皮埃尔,皮埃尔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的丈夫,不幸早逝)“压电效应”的理论,我们大可以用压电陶瓷片制作振动片(事实上NASA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做可以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推重比,十分方便。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2/)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