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打印本頁]
作者:
遴弃
時間:
2021-8-23 12:07
標題: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从《听,学生在说》,《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到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等,不知道从何时起,养成了每隔一段时间阅读一本有关教师教育的书籍。最初只是想通过阅读这类书籍,来更好地指导工作。后来发现,这些书籍除了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使我从日常工作琐碎中解放出来,变得心胸更开阔,步履更从容,心底更柔软,始终不忘初心。
这次寒假培训,教师发展中心给每位青年教师发了两本书。我想发两本书的意义,可能不仅仅在于让我们品读学习这两本书,更像是在告诉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中一本书是吴非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之前就听说过他的《不跪着教书》,当时就暗暗记下了吴非这个名字。一拿到书,看到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就迫不及待的想去领略书本里的内容了。
因为兴趣使然,趁着培训的空隙,很快就把这本书阅读完了。很是喜欢。作者在讲述他自己的心声,也讲出了很多我有感而未形成系统文字的话。阅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有理念和精神。我想知识容易遗忘,而理念和精神却会慢慢融入我的一言一行,长期指导我的工作。
提炼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八个字:读书、思考、交流、创造。
1|读书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起初我阅读书籍,纯粹是为了开阔视野,领略新的风景,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记得那个时候接触了一些余秋雨,周国平,季羡林,毕淑敏的作品。后来对于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困惑,就去看了一些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其中武志红的很多书都看过,也看过一些乐嘉的性格色彩学,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等有关书籍。到了最近,发现我十分喜欢中国的汉字,诗词,古典名著,这段时间正痴迷于唐诗和红楼梦。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给自己建造一个小小的图书室的话,那每个人的图书室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个性等都是不一样的。仔细翻看一个人的阅读史,也许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史,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回头看看那些伴随我成长的书籍,很多时候都不是刻意去选择某一本书,而是走到那个当下就自然产生了对特定书籍的需求,不去找来一看,总觉得无法释放心理的焦虑。
美丽的散文,有趣的小说,有韵味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可以让我暂时离开现实生活,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时看着看着还会恍惚起来,难道真实的竟是书里的世界,而我却生活在虚空里。在这里,时空都得到了很大的延展。时间仿佛并不是单向前进,而是可以在古今未来任意穿越;而我仿佛不是仅仅存在于当下的一个小小空间,而是可以国内外甚至太空随意驰骋。
心理类的作品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常怀一颗悲悯之心对待自己,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科普类的作品让我获得更多的常识,常怀一颗谦卑之心,学海无涯,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认识。教育类的书籍可以更好地指导我的工作,常怀一颗温软的心对待孩子们,教育具有科学性但也饱含有温度的人情。
从误打误撞开始,一步一步走着,一本书一本书看下来,从开始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到现在打心底里单纯的喜欢阅读。虽不能说阅读就像空气和水一样,离开它就无法维持生命,但书籍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像晨起夜眠一样再自然不过了。
2|思考交流
如果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那么最多沦为知识的容器而已,和鹦鹉学舌也基本没有多大不同了。
爸爸幽默风趣,对一个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虽学历不高,读书不十分多,但他的深刻与透彻并不比大学生逊色。我想这些都是他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而结晶的吧。
寒假时,读了武志红《巨婴国》中的,一篇名为《用表面完整来逃避破碎心灵---逼婚的深层逻辑》的文章给爸爸听,爸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结婚了吗?一听到他这个问题,我瞬间就被触动了,我意识到爸爸绝对有一个新的逻辑,而我太喜欢听新奇的言论了。
虽只听了一篇文章,爸爸大致可以推测这本书有点消极,读多了并不会解决什么问题,不会使你生活得更快乐,反而会徒增许多烦恼。作者就像画了一个圈,读者会不自觉得把自己和身边人硬生生的往这个圈子里套,会把社会的各个阴暗面吸引过来,似乎中国人大部分是黑色的。
和爸爸的交流,探讨,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想对于普通人,看了这种类型的书应该是会深受困扰的。记得听一位朋友说过,他看《巨婴国》时感觉特别压抑,读了一点就没有办法继续往下看了。如果只是简单的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没有跳出圈子进行独立的思考,很有可能被其所伤,我想这也可能是这本书出版没多久就成为禁书的原因吧。
当然这本书也是作者长时间观察思考的精华,对于内心比较强大且有着自主思考能力的读者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真正的内容的,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看了一部电影,一本书或是见识到新鲜的人、事、物以后,总是渴望和同道中人交流一番。有时可能会去搜索影评、书评等,有时可能找来好友一起畅谈一番。在交流中我们总能有一些预料之外的收获,可能是道出了我们心中隐隐约约,百家笔记网()一闪而过的一种感觉或想法,可能是引领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分析这部作品,可能恰好道出了我们自己心中的心声。可见思考以后的交流也是一种十分畅快的学习方式。
3|创造
叶澜:“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
对于创造虽有一点想法,却不敢随便说,那就让我边走边慢慢探索吧。
4|灵句摘录
关于真、善、美:让儿童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友爱,诗和梦,这是“底子”。未来或许有诸多不如意,但心里装满童年的梦,即使阴霾漫天,他心里总能有一片蓝天白云。
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保持纯真地心,尽可能让他们做点梦,让他们对世界有幻想,让他们对人间不设防。
关于境界:我总觉得,所谓的“境界”,可能是“教”不出来的,因为那是个人的生命追求,教育者必然束手无策;更何况教育者自身也未必有那样的境界。
“安于现状”、“易于满足”,这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其间自有乐趣,没有必要指责。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另一种姿态在活着,有人用生命去写诗,有人用热血浇灌理想;你也可以为吃馒头而活,但你不能践踏高尚和美丽。
我们谈的是教学工作,但体现的其实是生活态度,是对生命的认识。
关于学习:最大的快乐,是和学生一同学习。读书与生命相伴,学习是一生的事,不要操之过急。
学习在进行,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我是老师,但我和你们一样,一直在学习。
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会合理安排时间,会思考,会在独处时寻找快乐,会在个人空间内培育趣味,这些,也是教育的任务。
关于兴趣爱好:兴趣的培养,需要有安宁的氛围。学习需要一个情绪平稳的环境,认知与接受、思维发展、经验形成、能力培养,都需要“静”。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发展中的过程不能被替代。
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不但生活充实,也有自信。
学生时代,就能自主安排个人时间,也就能在未来选择前路,寻找快乐和幸福。
关于阅读:教科书之外,有辽阔的天地,自由阅读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要让学生能自由阅读,要让他们能提出问题并探讨问题,否则,教育将是无用的。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在我看来,一个人成年后的精神追求,主要还在于个人的读书和修炼。
回顾个人阅读史,但凡最终形成有价值的阅读,多是在独处的状态下。
教师全部教育智慧都是个人读书、思考及与他人交流产生的。
阅读基础好的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显然不同一般,他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超过一般人。因为有阅读做向导,他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无限的时空。
关于课堂:课堂应当遵循简约的原则,简约并非简单,不是一个低要求,能做到很不容易。
把课堂当成简朴的家。
最好的课堂就是始终有生命和情感。
关于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反映在阅读上,也许只有个体生命体验才能产生阅读价值。
学生有了属于个人的思考,而不是等待灌注,“学”才开始。
真正能让学生铭记在心的,是他个人的学习体验。
一名学生,当他发现“想”的乐趣时,当他开始有理性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会有充实的内心,会有对探索的热爱,这样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他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作者:愉月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2/)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