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明月湾古村采风,缘于姑苏老同学描绘它的一幅水墨画,和唐代大诗人赞美它的一句诗。 熟谙此村的昔日同窗介绍,明月湾古村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南端。因其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得名明月湾。明月湾村大约建于春秋时期,至唐朝时期闻名遐迩,村落状似“棋盘”,迂回深邃。他作画的动因也是唐代大诗人皮日休称道的那句诗:“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风光摄影三分靠天。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晴到多云的日子,午后驱车前往,期盼的心情如那飞转的车轮一样急切,一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山水泼墨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抵达村口时,那大快的云层就如舞台上的帷幕徐徐将明媚的太阳遮挡,原来波光粼粼的湖面景色一下暗淡了许多。 独自伫立湖边,凝望一湖秋水,思绪犹如那缓缓跳动的涟漪层层展开:水是灵动的,有生命的,也带有情感的。同样是水,联想起在壶口、在虎跳峡,那时曾经年轻的我,兴趣盎然地凝视着那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滔滔浪花,脑海中就立刻叠现出“银河落九天”、“卷起千堆雪”的壮阔画面;而此刻面对凉风吹拂、缓缓流淌、黯然忧伤、如泣如诉的太湖水,如今奔六的我却怎么也亢奋不起来,尽管我还是第一次来到明月湾!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那优雅动听的《太湖美》也似乎只停留在旭日东升之时,而在此时夕阳西下之际,浓云密布的空中飘来的仿佛是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和阿炳的《江河水》,旷远幽深、辽阔苍凉,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惆怅,散发着丝丝淡淡的乡愁。哦,莫非是人老心衰、境由心生的缘故吧?我猜测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大概也是年过半百后的人生感叹吧!
好久才缓过神来,慢慢往村中走去,迎面而来的是一棵“高大上”的古樟树,如伞似盖,据说已逾千年历史,是古村的见证者;古河泾、明月桥、古樟树、旗杆、土地庙集而成景,现已成明月湾的标志景观。古河泾花岗石驳岸,是古村出入太湖的必经之道,在太湖大桥未建成之前,此口乃村民进城最便捷的口岸。明月桥得名于吴王与西施相携在此共赏明月,后已改建为平板石桥,也是旧时从水路上岸后,进村的唯一通道。此处只见:小桥流水,木船静泊,村姑岸边浣洗,归鸟林中嬉戏——俨然如一幅未加任意修饰天然而成的乡村画卷!此时,心情也随之舒展了许多。
沿着村边店主指引的方向,径直向本村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明月湾古码头走去。店主还告知,古码头是斜向伸入湖中的,既可方便进出明月湾港的船只航行,又能挡住太湖风浪对港内停泊船只的冲击。据传白居易等历代名人也曾由此泊舟登岸。自从太湖大桥通车以后,明月湾古码头已褪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已成了游人、恋人和影人流连忘返的绝佳处。也许是因我这老摄影爱好者的诚意感动了天公,此时西下的夕阳终于撩开了笼罩已久的层层面纱。临近湖边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树掩映下那用石块砌成的颇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半圆形拱桥状门洞,夕阳余晖将门洞内壁满满点亮,情景与心情如大门洞开顿时豁然开朗。此时,恰巧一叶扁舟缓缓出港、一道斜阳倾泻在明月湾古码头的花岗岩石板上满地生金,我急忙按下快门将那醉人景色收藏。
走出门洞,又见一对恋人挽臂同行在洒满金色阳光的古码头石板上,酷似一对新人踩着红地毯正步入金碧辉煌的婚姻殿堂。兴致渐浓的我,还走进停泊在码头附近的渔船上,以船家晾满鱼干的渔筛为前景,将“日落湖水红胜火”的美景一并定格在相机之中。
往回走的时候已是金鸡西坠玉兔初升了。那晚,我梦见了自己就是那金灿灿夕阳下泛舟湖上畅快游弋的性情小伙。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84.95.51.82/)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