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j_2023 發表於 2024-2-27 20:02:50

端午节的7大传统食俗

01.端午节吃粽子
从古至今,粽子种类繁多,各有特色。《酉阳杂俎》记载:唐代长安的“庚家粽子”以“白莹如玉”著称。宋代四川的粽子叫“瓷简”,以味道鲜美著称。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记载:当时的粽子已达数种之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黍、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02.端午节吃五黄
端午节食“五黄”的习俗,最富特色。“五黄”指雄黄酒、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鳝(黄豆)。雄黄的颜色橙黄,有解毒杀虫之功,可治痛疮肿毒,虫蛇咬伤。俗信端午节时有“五毒”之说,“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民间认为,饮了雄黄酒便可杀“五毒”。俗谚说:“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这里寄予了人们辟“五毒”、驱百病的愿望。
03.端午节吃时令面点
有的地域,端午节有吃的时令面点习俗,常见的五毒饼、藤萝饼、玫瑰饼。五毒饼是一种桃酥式的糕点,用模子铸成蛇、壁虎、蜈蚣、蝎子、蟾蜍的“五毒”图案。藤萝饼则是以藤萝花叶做馅儿烤制而成的甜饼。玫瑰饼是用鲜玫瑰花瓣加白糖做馅儿烤制而成的。
04.端午节吃凉糕
在北方,有的地方端午节有吃凉糕的习俗。凉糕是用北方特有的黄米制作而成。把煮熟的黄米糕在案板上薄薄地铺上一层,再铺上一层由枣子、玫瑰和豇豆泥做成的馅;上面又盖上一层黄米糕。放凉后,切成菱形小块,蘸白糖食用。
05.端午节吃鲜
在有的地方,端午节有吃鲜习俗,也叫“荐鲜”,就是要吃应时的小果品。其中包括樱桃、黄杏、荸荠、桑葚、江米藕等。端午节之时,北方有的地区有用樱桃和桑葚供佛的习俗。民间流传说:红色的樱桃象征着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樱桃二字喻示着降妖除魔的英雄一来,瘟疫、毒虫纷纷逃跑(“樱”与“英”,“桃”与“逃”谐音)。
06.端午节吃鸡蛋
江南一带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胸前会挂一个用网袋装着的鸡蛋。民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的时候就要下界传播瘟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人们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小孩。女娲得知此事就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绝不准许你伤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比,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儿在下界?”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你胡来。”到了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一个个孩子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着煮熟的鸡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就不敢动手了。从此,端午吃鸡蛋之俗逐渐流传开来。
07.端午节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每逢端午节有“煎堆补天”的风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芝麻或番薯粉与其他配料调成面团,下锅煎成片饼。端午节正逢当地梅雨季节,常常阴雨不断。传说远古时代,女娲炼石补天处,每年都有裂缝,所以才阴雨连绵,必须用煎堆补天,方能塞漏止雨。人们相信,端午节吃了煎堆,就没有阴雨天气,反映了百姓担心久雨成涝、影响夏季农作物收成的心理。

jiuweikanpian 發表於 2024-3-15 00:38:15

这个绝对败火!

hc88421 發表於 2024-3-16 17:21:47

逼逼还是不错的,人也长的不错!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的7大传统食俗